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在市场经济中的诚信教育范文

2017-08-24 03:20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浅析在市场经济中的诚信教育范文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市场经济 诚信教育 思考   摘要:当前市场经济交
     关键词:市场经济 诚信教育 思考
  摘要:当前市场经济交往活跃,物质财富日渐丰富的同时,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互不信任、尔诈我虞、假冒伪劣、违约失信、欺下瞒上等现象也引起人们的深思。全面加强诚信教育是一项现实的重要任务,是整个道德体系确立的基石。怎样进行诚信教育,让诚信成为人的习惯和信念,自觉地履行,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目前市场经济社会中诚信的缺失 
   
  自古以来,我国是崇尚诚信的国家,儒家认为“诚”是“天之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信”是我国传统伦理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孔子的儒家思想核心“仁”,其延伸就是“信”。诚与信相比,诚带有根本的性质,其主要内容是真实不欺,是信的思想基础;信强调的是言行,言行要一致,守信是诚实的外在具体表现。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为人处事的最重要的品德,“人无诚信,不可立于世”。 
  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从教育领域到经济领域不得不面对这些事件和现象:某学院生中,有近百人得到国家助学贷款,结果只有几个还贷;北京某博士生导师剽窃他人的学术;一些学校打着函授或继续教育的名义,学员只需交一千几百元即可买到一张文凭;百年老子号南京“冠生园”用陈年旧馅造月饼;上市公司造虚假财务报表;市场上,稍微不留神就会买到“瘦肉精”猪肉,“三聚氰氨”牛奶,“苏丹红”咸蛋,而找回的零钞很可能是仿真度极高的假钞……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这些诚实和信用的缺失,令人痛心疾首,国人的诚与信去哪里了?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失信行为既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又大大降低经济效率,扰乱整个经济秩序,甚至影响社会稳定。为此,中共中央一直高度重视诚信道德建设这一问题,制定并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20个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当中,诚信应看作是整个道德体系确立的基石,整个道德体系的大厦正是以诚信这个核心建立起来的。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需要将诚信作为我们行为的根本规范。并自觉履行。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二、当前我们对诚信教育的思考 
   
  诚信教育是诚信道德建设中重要的一环,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者,笔者深知对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教育诚实守信? 
  2001年全国语文高考作文题目是围绕诚信展开讨论:一个年轻人背着七个背囊,分别装的是——美貌、健康、金钱、名誉、才学、机遇和诚信,准备过渡,渡船梢公说,年轻人背的东西太多太重,必须丢弃其中一样,否则船会下沉。究竟丢弃哪样呢?让作出选择和分析。在传统教育下,相信大部分都选择留下诚信。放弃其它当中的一样。当然,也有少部分明确放弃诚信。而选择金钱、名誉、美貌等。因为他们知道,在当今现实社会中讲诚信会吃亏,不讲诚信会得到好处。从高考文章内容反映了一个问题,并引起我们的思考:选择了诚信的一定就是诚实守信的吗?而选择放弃诚信的一定就是道德品质低下的吗?事实上,有一部分选择了诚信的是为了迎合传统的价值观念、取得高考高分,他们知道讲诚信的人会吃亏,他们不想吃亏,所以不诚实地选择了诚信。而放弃诚信的恰恰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内心的价值取向,但文章分数较低。这反映了不诚实的选择留下“诚信”得到好处,诚实的选择放弃“诚信”却吃亏这样一种怪现象。 
  一直以来,在传统的诚信道德施教中,我们只注重传授。讲解道德原则规范,单纯把诚信教育上升到精神层面,把教育理论化、简单化,忽视了每一要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负责。传统的诚信教育缺乏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与时俱进的观念。中国传统伦理中的诚信是侧重对人的人格信任,它以道德为支撑,通过言传身教,重感情、讲情理,要求单方面主动实践,不求后果,哪怕对方既不诚实也不守信,自己也不能丢弃立人之本——诚信。其实,这是与中国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有密切联系的,在封闭的小农经济中,经济交往范围狭小,缺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契约平等观念,传统上只重视整体利益,忽视个体利益,甚至否定个体利益。可见,“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改革深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或企业等市场主体通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来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运作与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游戏规则,效益最大化就成为整个经济活动的最高目的。这样,社会观念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经济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取向逐渐成为社会和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但问题是:人们如何追求经济利益,追求私利,是以诚信,既利己又利人的方式,还是以坑蒙拐骗、损人利己的方式?让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人都以诚信的方式进行谋利活动,抛弃非诚信的方式,我们教育的惯用手法是道理说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侧重人格的塑造,认为只要加强道德说教,把人们的思想搞好了,就会使他们有诚实守信的行为。但是,唯物主义观点是:存在决定意识。假如不讲诚信的损人利己行为所获得的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或者不需付出成本;又或者不讲诚信的损人利己行为最终承担的风险很少,甚至没有风险,那么这种“社会存在”就会让人在利益诱惑面前逐渐放弃诚信,不择手段去营利。因为在现实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大多数人不是依道理的思想指导行为。而是按利益的思想指导行为。这就很容易理解:坑蒙拐骗者、制假售假者、偷逃税金者、贪污受贿者,他们明知自己的做法不对,有违道德情理,但都要为之,这是受利益魔鬼所驱动。不是不知道诚信的可贵和重要,但面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时,可能就会暂时牺牲诚信换回眼前利益。可见,人们往往不是依据道理判断行为的对错与否来行事,而是依据利益权衡行为的利弊大小来行事。 
    上一篇:浅论区域市场变迁之动力范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