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范文

2017-08-24 06:26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范文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受人瞩目,20
   摘要: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受人瞩目,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经济的互动与合作,建立高效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实现两岸经济发展的共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尝试对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共同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海峡两岸 经济发展 比较分析
        0 引言
        “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因此,如何在比较分析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海峡东岸的互动与合作,扩大两岸经贸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实现两岸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已成为两岸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 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特征
        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对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福建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已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其经济发展特征为:
        1.1 海峡西岸经济区逐步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总量由2004年的10277.58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18887.27亿元,年均增长13.3%,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4个百分点,经济社会进入加速成长阶段。2008年,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一大批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日渐成型。2008年,拥有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177个,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5位。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居全国的位次从2005年的第10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9位;万元GDP能耗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2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第三产业比重较为稳定。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3年的14.4:46.8:38.8演进为2008年的10.9:51.2:37.9,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下降3.5个和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4.4个百分点。工业化进程加快,非公有制工业快速增长,工业园区增长极作用显现,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四成,有力支撑经济增长。
        1.3 海峡西岸经济区需求拉动稳定增长。投资规模连上台阶,消费需求继续提高,对外贸易持续拓展。2004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每年上1000亿元台阶,2007年跨过6000亿元跃上7000亿元,2008年上8000亿元,达8787.06亿元,2004-2008年年均增长24.2%。海峡西岸经济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4年的3888.39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7290.02亿元,年均增长16.4%。 
        1.4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2004年来,福建省上下积极投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人心凝聚,合力增强,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过程中共享发展成果。福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4年的11175元提高到2008年的17961元,年均增长12.4%;福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4089元提高到2008年的6196元,年均增长10.7%,城乡人均收入均居全国第7位。 
        1.5 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实践五年来,福建省共新增3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4年低于4%的控制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2008年,全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总量减排顺利完成年度任务;12条主要水系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保持优良,23个城市中有22个环境空气达到二级标准,水和大气环境质量均有所改善;城市声环境和辐射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森林覆盖率继续位居全国首位,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社会和谐有序,呈现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趋势。
    上一篇:中美风险投资的实践差异及启示范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