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转型期运动员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2)
2017-08-28 01:06
导读:为了“赢得”或“保持”比赛胜利,取得更多的自身利益,将竞赛中的公平竞争的道德原则置于脑后,隐瞒年龄,以大打小,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贿赂裁
为了“赢得”或“保持”比赛胜利,取得更多的自身利益,将竞赛中的公平竞争的道德原则置于脑后,隐瞒年龄,以大打小,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贿赂裁判或对手;“赌球假球”现象时有发生;在赛场上辱骂对手或裁判,甚至大打出手;服用兴奋剂;因过分追求待遇、条件而罢练、罢赛等等。无论人们是否承认,运动员道德的滑坡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究其原因,主要有高额收入和奖金的刺激,胜败的难以确定和风险性,职业的青春性、阶段性和过渡性以及退役后的生活问题等。在竞技体育领域中通过诚实、守规则竞争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通过不道德手段却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预期的结果。当运动员只有通过竞争这一几乎是惟一方式才能改变这一切,并且当运动员不讲道德和不遵守规则将使他们在竞争中获取更大利益时,他们将铤而走险。一些运动员通过不道德手段而赢得竞争,对整个竞技体育队伍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胜败所获奖励性结果的过分悬殊,不仅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容易诱发不道德行为,即使在经济发达的情况下,也容易造成对失败者的相对剥削、贫穷感,而诱致劣势者采取不正当途径和手段。
运动员道德的滑坡现象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而是新旧体制在转换过程中旧体制没有完全消除弊端,与新体制相适应的秩序没有建立或健全的情况下发生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公平竞争机制的日益完善,这些不道德现象必将逐渐减少。当然也要从思想的高度上提高认识,加强运动员道德的教育,力求将市场经济给运动员道德带来的消极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