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谈新医学模式和中医的契合的怎么写,小编为你提供一篇范文参考,希望您喜欢!
新医学模式是在当代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在现代化大工业文化背景下,疾病的解释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种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以生活方式病、老年病、慢性病为主的社会疾病谱背景? 。同时,现代西方医学在科学主义价值崇拜下,技术工具的盲目使用导致医药费持续攀高。医生过分依赖昂贵的精密仪器来研究病,却忽视了人这一主体,出现只见疾病不见人的状况,导致医学人文的危机和失落。针对上述状况,美国的戴依在1977年主张:人类的健康应表现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健康。其后,恩格尔在《科学》杂志上提出新的医学模式 一种文化上的至上命令下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所谓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辞海》中解释为人类的健康与疾病取决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各种因素,保护与促进人类健康,要从人民的生活环境、行为、精神和卫生服务等多方面努力。《新生命伦理学》则认为新医学模式是针对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使现代医学丧失人性、已成为尸体医学的现实提出的,它从大卫生观出发,重新认识到人的健康应包括机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良好等方面,强调医学应是完整人的医学和活人的医学 。
新的医学模式力图改革单纯生物医学模式,遏止盲目技术至上主义带来的危害,引导人们改变对疾病、健康、医学任务的认识,医生的职责将不仅局限于治疗疾病,其重点会转为预防疾病,开展保健服务,增进健康,从以救治病人为中心转变为以保障健康为中心,从技术服务转变为社会服务,从医疗服务转变为预防保健服务。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自身的发展和学科之问的相互交叉渗透,新医学模式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这种医学模式的转变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1 新医学模式与中医的契合
1.1 近代以来中医面临的困境近代以来,自从德先生、赛先生进入中国,中国人就迷信于西方的坚船利炮造成的话语霸权。西医快速的疗效,一整套规范的医学行为方式,很快就得到民众的认可。在西医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医处于十分窘迫的境地。20世纪20年代末,国民党政府通过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之障碍案,给中医以致命的打击;20世纪50年代对中医的排斥和歧视盛行一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于中医阴阳五行存废的问题争论不休;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不停地追问中医是不是科学以及中医如何现代化的问题。在理论上中医面临一次次打击,在实践中也不例外。卫生主管部门最新公布的全国卫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西医从业人员558.39万人,中医40.72万人,中医占11.4% ;西医院1.68万个,中医院0.26万个,中医占15.47%。在一些发展得比较好的中医医院的盈利项目中,西医项目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经过长期碰撞,西医已成为中国的主流医学体系,中医则逐渐边缘化。
1.2 中医与新医学模式的契合当前,人类的疾病模式发生了变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资料表明,1977年美国1岁以上死者的10种主要死因与影响健康的4个主要因素的比例关系中,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病占前3位,影响健康的4个主要因素依次为:① 生活方式和行为,它包括吸烟、摄入脂肪过多、缺乏体力劳动、性格因素等;②人类生物学因素,它包括遗传、免疫缺陷等;③环境因素,包括污染、辐射等;④社会保健服务制度,包括医疗费用支付制度、服务方式等。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例依次是:48.99% ,3.2% ,17.6% ,10.3% 。不仅一些发达国家的有关资料是这样,发展中国家的有关资料也呈现出类似变化。
同时,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所承受的压力日渐加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以致医学界不得不把亚健康列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
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又叫慢性疲劳综合征或第三状态。世界各国医学家对亚健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没有发现亚健康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因而缺乏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据统计,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美国每年600万人被怀疑处于亚健康。澳洲处于这种疾病状态的人口达3700万。不久前,日本公共卫生研究所的一项调研发现,接受调查的1000名白领员工中,有35%的人正忍受着亚健康带来的病痛,并且至少有半年病史。
中医发展的核心首选角色定位,要找到中医突破困境的出口,就要找到中医相对于西医独特的魅力。中医之所以区别于西医就是因为它独特的科学抽象思维的辨证论治逻辑方式,不但完全能够驾驭实证技术,而且是完全可以兼容形态结论的 ,是具有高度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六经病八纲辨证科学。中医对证的高度抽象化的理论研究方式是超越于时空概念的非解剖意义的医学辨证法科学、藏象假说模式和辨证论治科学的抽象方法。西医是具体的、可重复的、是技术层面的,是对抗性治疗,强调外因,需要找出疾病原,再用药消灭。西医针对性强,见效快,这也是西医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原因。然而人体本身就有巨大的免疫系统来预防疾病,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就可以从根本上预防疾病。
中国传统医学以整体观念为基本特征,重视天人相应,不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社会属性强行剔除干净,是模糊的、非线性的、哲学层面的,强调内因,不进行对抗治疗,而是用药调整人体的自组织能力或者说自康复能力,由机体自行抗击疾病。中医是辨证论治的,重视个体化治疗,重视人的情志,既可治疗,又可预防,具有以人为本的倾向。因而,中医的人文精神和理念与新医学模式是比较吻合的。
2 治未病的理念是成就中医的关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明确指出:中医医疗机构在从事医疗服务活动中,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运用传统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挥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保健、康复中的作用,为群众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中医药服务。
所谓治未病的思想就是从事物的运动性特点出发,强调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中医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谐学说以及阴阳五行相克相生的理念,符合完整人的医学观。
中医学认为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环境之中,人本身也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疾病并不是对健康的突然袭击,而是对身体潜移默化的侵袭,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改善人体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免疫球蛋白合成,提高机体抵抗力,这样才能治未病。两千年以前的《黄帝内经》表明,中医以证候为研究对象,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方法论,形成了人类医学史上成熟的、也是最早的医学。其中的《六微旨大论》认为: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上工救其萌芽,下工刺其已成、求其已败,此之谓也!《金匮要略》: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包括未病先防、防微杜渐和已病防变。
《灵枢九针十二原》: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疾病是可以认识、预防的。《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洽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可见疾病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有其独特的演变规律,病在肌肤,烫煨之所及,如果病入骨髓,扁鹊亦望而旋走!
所以治疗疾病应立足于使人体阴阳和谐,做到未病先防、防微杜渐、已病防变,治未病是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的一个关键。
中医要在新的医学模式下焕发新的生命,就必须重倡希波克拉底名言对于医生来说,了解一个病人,比知道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要认真分析当今时代的特点,同时要认识到自己的独特魅力。现代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焦虑,各种心理障碍不断,人不是机器,人要定期休闲,过一种诗意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要用中医的和谐、阴阳五行互生互灭的观点来调节。中医院的环境要具有一定疗养院的性质,集食疗、保健、养生、针灸、按摩、防病为一体。中医要获得发展,还要根据辖区卫生资源现状、社会经济发展及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等实际,对中医院实行全面改革,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创建以中医中药为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新体系,发展疾病预防、保健养生、中医美容、心理咨询四大优势学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现代人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