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腔保健在临床中的作用体现
2013-06-21 01:18
导读:医学论文毕业论文,浅谈口腔保健在临床中的作用体现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本文旨在让读者了解对于牙病患者而言,口腔保健知识在
本文旨在让读者了解对于牙病患者而言,口腔保健知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中选取600例口腔就诊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归纳,明确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情况。对其中一半的患者进行口腔保健知识工作。经过实验表明口腔保健知识干预前后患者OHI值分布存在明显的变化。得出结论,口腔教育的干预效果显著,口腔患者保健知识普及工作尚需完善,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口腔保健;口腔卫生指数;作用体现
口腔是人体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牙健康是牙、牙周组织、口腔邻近部位及颌面部均无组织结构与功能性异常。牙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龋病、牙髓病与根尖周病、牙龈病与牙周炎、口腔黏膜病、口腔颌面部疾病、牙齿缺失这些都是我们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在临床当中我们对患者开展口腔教育工作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这个工作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过程。为了验证我们进行这一工作的效果,特对我院600例口腔疾病患者开展了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看,对其干预效果跟踪观察,总结归纳出一下心得。
1 研究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于2004~2010年这一阶段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总数大概600人次,男女所占比例相同,年龄分布大致为6岁~20岁100例,20岁~25岁350例,46~66岁150例。
1.2 研究方法 这次研究的主要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手段,对所有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调查,等全部问卷填报完整后后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口腔健康检查的过程都是由资深口腔医师采用新探针、平面口镜、牙周探针在光线下进行的。把所有问卷人的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口腔健康检查的结果填入统一设计的表格,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初诊后随机抽取3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另外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口腔健康教育。6个月后对所有口腔病患者再做一次完整的复诊调查,对其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检查方式与第一次的完全相同。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1.3 在口腔疾病当中口腔卫生指数的方法 我们一般通过视诊检查龈上牙石、软垢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然后用光滑的尖探针查根面有无龈下牙石,尤其检查口腔中具有代表性的6 颗牙,16、26、11、31 的唇颊面及34、46 的舌面。作好相应的检查记录计算出口腔卫生指数(OHI)。OHI是用以衡量人们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其计算公式可归纳为为OHI=DI+CI。软垢指数(DI)的记分标准可以总结为:0=牙面上无软垢;1=软垢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1/3 以下;2=软垢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1/3~2/3之间;3=软垢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2/3 以上。牙石指数(CI)的记分标准总结为:0= 龈上、龈下无牙石;1=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1/3 以下;2=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所有牙面的1/3~2/3 之间或在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2/3 以上或在牙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下牙石。
1.4 对于调查数据的判定标准 OHI值为0或1时认为该值为低值;OHI值达到4或5时认为该值为高值;中间值为2或3。
1.5 对于调查数据的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中的χ2检验来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调查的结果
通过我们把所有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口腔教育干预前后的口腔卫生OHI高中低值分布列成表格,进行对照比较。最终我们不难发现,在实验组干预前后患者OHI高中低值分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03.40,P<0.01),而对照组第一、二次检查差异无显著性(χ2=2.59,P>0.05);实验组干预后与对照组第二次检查结果更是有明显的区别(χ2=44.41,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