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2)
2013-07-07 01:44
导读:2.2加强各年龄段管理,尽量按年龄段分病房入住。儿科病人感染性疾病相对多,但各年龄段的易感疾病不同,有条件的话最好按新生儿、婴儿、幼儿和学龄
2.2加强各年龄段管理,尽量按年龄段分病房入住。 儿科病人感染性疾病相对多,但各年龄段的易感疾病不同,有条件的话最好按新生儿、婴儿、幼儿和学龄儿童分病房收住,方便患儿生活也方便家长管理,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将同类病人和同类病种归类,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3按照疾病的发病季节重点管理高发疾病。儿科病人因生活自理能力差和特殊的年龄结构,秋冬季特别容易发生的两类疾病如轮状病毒肠炎和合胞病毒感染后的毛支炎,在婴儿之间非常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一旦确诊此二类病毒感染。患者即应采起病房分类管理,不与其他病人混住,杜绝后续感染病人的出现,秋冬季节为此二类病种的高发季节,病房应特别重视此二类病种的管理,尽量避免两种病人同住一个病区,严格杜绝交叉感染。我院某病区原多收治小婴儿,冬季感染合胞病毒入住以后,同病房其他患儿若非同类病毒感染,受交叉感染的机会很高;而病房一旦有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入住,呼吸消化道的病毒交互感染,使感染率大幅上升,曾一度超过14%,后经上级主管部门帮助,在院领导的统一协调下,严格杜绝消化道病人入住同一病区,同时科室认真重视小婴儿病房的管理,特别是在冬季加强病房的消毒和员工的手卫生等措施跟上后,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至今保持在本院其他病区相同的水平。
2.4重点病人加强隔离和反隔离。针对部分病人先天免疫低下(如新生儿、早产儿),或者住院时间长(如血液病化疗的病人),为严格避免交叉感染,可采取保护性反隔离措施,将此类病人单独收住,重点保护,也可最大限度的避免交叉感染。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5强化医护人员消毒隔离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杜绝医源性感染。要求医护人员高度重视院内感染的防护,最大限度的减少侵入性操作,操作前按规定进行消毒手胶消毒和洗手,并保证不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同时还要求人人熟悉各年龄段和不同季节的易感疾病,做好分年龄段分季节的重点病种防护,杜绝院内感染。
2.6强卫生宣教,注重病患及家属的手卫生。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差、需人照顾,感染疾病的机会相对多,儿科病房针对病患和家属的卫生宣教和成人相比,尤为重要。流行病学资料显示,[1]患儿和家属的卫生观念,生活器具的消毒隔离、手卫生等等环节的和帮助缺一不可,要反复强化,管理者认真督促,尽量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2.7严格遵循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避免滥用抗生素
对抗生素的使用要层层把关,杜绝滥用抗生素,争取最大限度的减少和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总之,加强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管理,重视儿科病房发生院内感染的性,可缩短患者不必要的住院时间,减少患儿父母的开支,避免相关医疗纠纷的发生。
[1]潘莉敏.小儿院内感染90例临床分析及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2008,12[20];669-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