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卫校内科护理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应对措施(2)
2013-07-23 01:03
导读:2内科护理实践教学的应对措施 2.1争取社会支持,强化教学意识 培养临床护士不仅仅是和学校的事而且是整个社会的事,它的好坏影响到我们培养的学生的
2 内科护理实践教学的应对措施
2.1 争取社会支持,强化教学意识
培养临床护士不仅仅是和学校的事而且是整个社会的事,它的好坏影响到我们培养的学生的质量,最终将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让全社会了解现况,提倡病人自愿做带教病例的社会风气,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遵守医疗常规的前提下,保证临床教学工作合理合法地进行并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如有特殊的、少见的典型病例,学校及医院也可以采取有偿示范,病人及家属可能容易接受。而且许多临床见习时间都是定在下午,由于人多,学生佩带学生卡,且不任何临床经验,病人不肯合作,甚至出现知道有学生见习,病人就马上请假回家逃避的事情。这样,学生见习变成了一种走形式。本人认为,临床教师应与学校协商,学生可分为2~3人一组,全天在医院见习,上午可以和带教老师查房,询问病史,做护理评估,听老师讲解病情,此种情况下,病人比较合作。
2.2 加强教师的培养,发展“双师型”师资队伍
1998年
教委已经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双师”并不仅仅是指教师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护士资格证或医师资格证),“双师”真正的内涵是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3]。目前各个中职卫校已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首先,对专业教师进行职业
培训,安排专业教师经常到临床进行专业实践。其次,加强与医院的联系,实施产学合作,积极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医疗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和专业教师互补长短,共同提高。再次,对临床带教的护士进行教学考核,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带教。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3 倡导课程改革,灵活使用教材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文化课应服务于专业课,应增加临床教学课时比例,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在目前中职卫校内科护理实验教学配套教材不足的情况下,鼓励教师从实用出发,打破教材原有结构,因地制宜灵活使用教材,同时鼓励教师自编实践教学
辅导材料,为学生在临床见习中提供依据。
2.4 创新教学模式,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
目前临床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已是国外普遍存在的问题,各大医学院校采取了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解决此问题,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先由学生根据实践教学要求采集、分析、并整理病史资料,分组进行讨论,建立学术研究的氛围,教师从旁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提高独立思考能力。(2)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又称为模拟病人(Simulate Patients),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4]。可用于临床技能教学和考核,是国外普遍采用的方法,但是训练标准化病人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训练成本比较高,在我国尚无法普及使用。(3)“仿真情境教学”,此模式花费较小,较符合我国国情,具体方法为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扮演“病人”,另外一组扮演“护士”,模拟临床护理并进行角色互换,以达到换位思考,增强护生对人文关怀教育的感受。(4)仿真模型。机系统进行临床医疗教学利用仿真模型等模拟演示病变过程。(5)增加课余见习。当出现典型或少见病例时临床带教教师可组织护生进行课余见习,适当调整实践教学安排。(6)辅助教学手段,如录像、幻灯、多媒体、模型等,平时注意收集典型病例制作为教学课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典型病例不足的问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参考
[1] 张丽燕.提高临床护理实验教学效果的方法与体会[J]中国临床护理,2009,1(1):55~56.
[2] 潘群.中职课程体系中岗位课程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11):98~99.
[3] 王晓英.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思考[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 6(1-2):81~82.
[4] 沈颖.模拟诊疗教学在校内
临床医学教育的应用意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9: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