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干预对临时性静脉留置导管使用效果的(2)
2013-11-14 01:24
导读:1.2.5.2透析前后股静脉置管患者要注意坐姿,防止剧烈前倾,角度过小,防止导管受压折损而重新置管;置管处皮肤要经常保持干燥、清洁,用碘伏消毒后
1.2.5.2透析前后股静脉置管患者要注意坐姿,防止剧烈前倾,角度过小,防止导管受压折损而重新置管;置管处皮肤要经常保持干燥、清洁,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次透析后均换药,每次更换敷料时要观察伤口处有无渗血,渗液及分泌物等,观察局部肉芽组织生长的情况,局部皮肤的颜色等;置管口的护理,每次透析前拧下肝素帽后和透析完后均用碘伏消毒管口,肝素帽均一次性使用,如导管口皮肤发红应涂擦百多邦药膏给予消炎。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导管相关性感染。[2]
1.2.5.3防止管内血栓形成,在透析前拧下肝素帽后先用碘伏消毒管口,然后使用10ml注射器抽吸封管液2ml,观察关内是否有血栓形成,如回抽阻力大,请勿加压冲洗[3],以防血栓进入血管内,如仍抽吸不通,可用5000u尿激酶稀释液分别推入管内5ml进行封管,1小时后再抽吸。此法对溶栓效果很理想,5例患者均溶栓成功,而且未发现患者有出血现象。本组病例血栓形成发生率为 19.2%,与导管留置时间长、患者高凝状态、肝素用量不足和管路受压扭曲有关。[4]
1.2.5.4股静脉留置导管异常的处理:①贴壁:它的发生与患者剧烈咳嗽活动腿部有关。处理的方法是:当血流量不足时,一手固定导管的两翼,另一手轻轻转动导管,以改变导管尖端的位置,使其不再帖壁而达到满意的血流量。②脱管的预防 本实验有1 例脱管现象,发生在夜间入眠的情况下,但因静脉压低,未出现大量出血。所以在应用过程中,护士每次使用前必须观察导管固定线是否断开。如果有,立即通知医生再次固定。同时告知患者要有一定的警惕性,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务人员。③导管部分脱出:局部给予严格消毒处理后再送回,局部缝合固定。④导管堵塞:尿激酶封管后仍不通畅,可考虑拔管。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1.2.6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内容如下:
1.2.6.1告知患者留置导管期间应卧床休息。
1.2.6.2导管敷料应常规每日更换一次,观察带管部位敷料有无渗血、污染或脱落,如有以上情况发生,及时更换敷料。
1.2.6.3透析上机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无菌操作:铺好无菌治疗巾,去掉导管穿刺部位纱布,观察穿刺口皮肤并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后,换上无菌纱布,用新洁灵消毒帽缘后去掉肝素帽,用酒精棉球擦拭导管口,用10ml空针抽出并弃去封管浓肝素,用生理盐水反复冲通导管。
1.2.6.4下机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无菌操作:清洁消毒导管口后向导管内注入肝素盐水进行封管,盖上并拧紧肝素帽,用无菌敷料包裹并固定于局部皮肤上,协助病人穿好衣裤。
1.2.7干预周期:一个月。
2 结果
护理干预1个月后,实验组有12例留置导管血流量充足,未发生感染、堵塞等并发症,1例因堵塞用尿激酶封管后可用,并能达到充足血流量。对照组有4例留置导管堵塞后用尿激酶封管后能达到充足血流量。1例留置导管堵塞尿激酶封管后仍不可用,给予重新置管后可继续使用,2例因为感染重新置管,1例因脱管后重新置管,重置导管后均能达到充足血流量,其余5例留置导管血流量充足,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通过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留置导管使用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于留置导管患者来说,有充足的血流量才能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可通过护理干预延长留置导管的使用期,达到最好的使用效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的比较,可发现管腔内血栓形成和堵塞是影响留置导管血流量的常见原因,因而在每次透析后均应严格封管,并给予系统护理和及健康宣教有助于延长留置导管的使用时间,从而达到顺利透析的目的,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参 考 文 献
[1]赵宏文.伤口护理过程中护士的作用[J],国外医学.护分册,1996 ,15(6):248-249.
[2]李如意,张美君,陈红梅,周玉坤.血液透析时几种临时血管通路的对比分析,《海南医学 》2009年第 20卷第1期.
[3]余伟.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预防[J],
临床医学医学信息,2009年2月第22卷第2期.
[4]钟鸿斌,黄硕.等,中心静脉置管在急诊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11月第5卷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