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分别取第1、5、9代细胞,胰蛋白酶消化,接种24孔板,每孔1×104个细胞/mL。胰酶消化并计数,每天计数3孔,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
1.4 细胞活性检测
分别取第1、5、9代细胞,胰蛋白酶消化,调整细胞浓度至1×104个细胞/mL,每孔100 μL接种于96孔板,在37 ℃、饱和湿度、5% CO2的培养箱内培养2天。向每孔加MTT溶液(5 mg/mL用PBS,pH=7.4配制)10 μL。继续孵育4小时,终止培养,小心吸弃孔内培养上清液。每孔加150 μLDMSO,振荡10分钟,使结晶物充分融解。选择490 nm波长,在酶联免疫监测仪上测定各孔光吸收值。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细胞形态学观察
原代细胞接种5 d后首次换液,细胞呈圆形或短梭形(图1A)。9 d后细胞进入增殖期,形成细胞集落,细胞形态也逐渐向长梭形改变。2周后基本达到70%融合状态(图1B),传代培养。传代后细胞分布均匀,呈成纤维样细胞形态,4~5 d后可达80%融合。
2.2 细胞表面抗原分析
不同代次UCB-MSCs表面抗原检测结果见表1。第1、5、9代细胞的CD29和CD44均呈较高表达,阳性率在50%~70%左右。CD34和CD45则呈低表达,阳性率不超过5%。表1 不同代次UCB-MSCs表面抗原的阳性表达率
2.3 细胞倍增时间分析
细胞传代培养的潜伏期约为36~48 h,第3天开始,数量逐渐增多,对数增殖期约为4~7 d,随后细胞逐渐减少(图2)。根据生长直方图可知,UCB-MSCs的群体倍增时间为(47.5±9.32)h。从第9代开始细胞倍增时间逐渐延长达(71.6±6.2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细胞活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