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手术后患者120例,ASAⅠ级,年龄18~35岁,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硬膜外麻醉选择L2~3进行穿刺,术中用3%的氯普鲁卡因维持麻醉。于手术结束前连接镇痛泵,均采用艾克弗自控镇痛泵。
1.2 方法 A组(0.6%氯普鲁卡因组),采用3%盐酸氯普鲁卡因600 mg 芬太尼0.4 mg 生理盐水至100 ml。B组(0.8%氯普鲁卡因组),采用3%盐酸氯普鲁卡因800 mg 芬太尼0.4 mg 生理盐水至100 ml。C组(1%氯普鲁卡因组),采用3%氯普鲁卡因1000 mg 芬太尼0.4 mg 生理盐水至100 ml。D组(对照组,1%丁卡因组),采用丁卡因100 mg 芬太尼0.4 mg 生理盐水至100 ml。四组泵速均为2 ml/h,PCA量为1.5 ml/次,锁定时间为15 min,持续镇痛48 h。分别于镇痛泵输注开始4 h、8 h、24 h、32 h时进行下列评估。观察镇痛效果:(1)记录手术后4 h、8 h、24 h、32 h 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镇痛效果采用VAS法评估: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1分为活动时无痛;2分为静卧下无痛;3分为静卧下轻痛,确定0~3分为镇痛有效,4分以上者评为镇痛无效。(2)运动神经阻滞程度采用(改良Bromage法):即0级,为无运动阻滞;1级,不能直腿抬起;2级,不能屈膝;3级,不能曲踝关节;(3)不良反应,记录有无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以及肛门排气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疼痛评分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四组病例在身高、体重、年龄和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镇痛效果分析 A、B、C、D四组VAS评分上,A组2例4分,B组有1例4分。其他病例评分均在3分以下,A、B、C三组病例组间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