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微观辨证”的产生及其发展(4)

2014-07-02 01:17
导读:4.1.3促进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化 如上所述,对“证”的微观基础进行大量探索性的工作,求得具有规律性的内容,以期总结出“证”的定性定量的诊断标准,

  4.1.3促进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化 如上所述,对“证”的微观基础进行大量探索性的工作,求得具有规律性的内容,以期总结出“证”的定性定量的诊断标准,可以促进中医辨证诊断规范化和标准化。例如近年来,对血瘀证、脾虚证以及中风病证候的诊断标准的制定都是将微观指标纳入中医“证”诊断标准的尝试。

  4.1.4有助于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价 中医学卓著的临床疗效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医药的疗效主要体现在整体调节上,其疗效评价体系以主观感觉性指标为主,临床病情资料指标量化不够,诊断与疗效标准欠规范与客观。因此,对中医疗效的评价不应只满足于症状的改善,还应有被公认的指标以增强说服力。“微观辨证”的应用有助于中医证候的疗效评价体系的科学制定,以利于提高中医药疗效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微观辨证”弥补了“宏观辨证”之不足。将实验室指标纳入中医辨证,实行“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可以提高中医诊断水平;探讨中医证候的病理基础,可以将现象与本质、功能与结构统一起来;揭示脏腑、气血的本质,探寻各种证候的微观指标,有利于中医诊断的客观化、规范化。

下一页

上一篇: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长程治疗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