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 当前中药材市场混淆、掺假现象较为普遍,为保证中药的准确应用,详细论述了杜仲、白鲜皮、防己、冬虫夏草真品与伪品的性状鉴别。
【关键词】 真伪;鉴别;杜仲;白鲜皮;防己;冬虫夏草
当前中药材市场混淆、掺假现象较为普遍,这给中药材的质量和用药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为保证中药的准确应用,根据经验,现将几种中药的真伪鉴别陈述如下。
1 杜仲
1.1 正品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其呈扁平的板状白片,或向内微曲的薄片,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约0.2~0.7 cm,长约40~90 cm。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或平坦,厚皮具纵裂皱纹或纵裂横纹。刮去栓皮则显灰棕色或棕褐色,较平滑;薄皮具稀疏横裂灰白色的皮孔及纵皱,可见淡灰色的地衣斑,内表面暗紫色或黑棕色,平滑。体较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折断后有细密银白色细丝相连,富有弹性。气微,味微苦,嚼之有胶状残余物。
1.2 伪品
1.2.1 丝棉木 为卫矛科卫矛属丝棉木的干燥茎皮,又称白杜。呈浅槽状或向内卷曲的筒状、片状,厚0.3~1 cm,外表面灰色或灰棕色或淡黄棕色,稍有细纵纹。折断面呈纤维性,有细密白色胶丝相连,光泽差,疏而较脆,拉至0.2 cm即断。气微,味微甘。
1.2.2 藤杜仲 又称紫花络石,为夹竹桃科植物紫花络石茎皮,呈收稿卷筒状或板片状,外皮厚0.2~0.45 cm,呈灰褐色,并有突起的疙瘩(皮孔)。横纹内表面黄白色,有细纵纹,质软而脆,易折断,胶丝稀疏。气微,味苦,粉末黄色。
1.2.3 红杜仲 即杜仲藤,为夹竹桃科植物杜仲藤的树皮,呈单、双卷筒状或槽状,厚0.1~0.25 cm。外表面带栓皮的呈灰黄色或灰褐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除去栓皮呈红棕色,较平坦;内表面红棕色,有细纵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有白色胶丝相连,但胶丝弹力不大,气微,味稍涩。
1.2.4 正木茎 皮为卫矛科植物正木(又称大叶黄杨)的干燥树皮。茎皮呈平板状,单卷筒状,长短不一,外表面灰褐色,较粗糙,有点突起的皮孔及纵向浅裂纹;内表面浅棕色;较光滑,具纵向条纹,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有较密的银白丝相连,但不易拉长,味淡。
2 白鲜皮
2.1 正品 白鲜皮为芸香科草本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本品呈卷筒状,长5~15 cm,直径1~2 cm,厚2~5 m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白粉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带层片状,剥去外皮,迎光检视有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杀虫的作用。
2.2 伪品
2.2.1 八角枫皮 呈卷筒状或片块状,长5~20 cm,直径1~3 cm,厚约1~2 mm。表面青灰白色或灰褐色,具有细纵纹,内表面黄白色,光滑,质脆,断面黄白色,气腥味苦,有小毒。
2.2.2 金雀皮 呈卷筒状,长6~20 cm,直径1~2 cm,厚3~6 mm,外表面栓皮多已除去,呈黄棕色,未去皮者呈棕褐色,平滑,具有稀疏而明显的棕色横长的皮孔。内表面浅棕色,有细纹。质坚硬,折断面淡黄白色,带粉性,呈纤维状。气味微弱。
2.2.3 鸡根皮 呈卷筒状,长5~15 cm,直径0.8~1.5 cm,厚2~4 mm。表面褐色或淡棕黄色,有较深纵纹或纵沟,可见明显圆形脱落的侧根痕。内表面黄白色,具细皱纹,质韧,折断面棕黄色。气微、味微甜、略苦。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