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5.中、长潜伏期反应:听神经病患者中、长潜伏期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Starr等[5]报道的成人病例中约半数可引出,这可能是由于中、长潜伏期反应
的检测并不严格要求神经元的同步化放电。
6.声导抗测试:听神经病患者的鼓室导抗图均呈“A”型,提示中耳功能正常
;镫骨肌反射引不出。Berlin等[4]2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比较发现,他们有
着几乎相同的纯音听阈,都为2kHz处正常,但听神经病患者镫骨肌反射引不出,
其对照则可引出,而按一般理解,其至少应在2kHz处可以引出。与耳声发射对侧
抑制相似,镫骨肌反射的激动并不依赖于听觉传入纤维的同步化排放,听神经病患
者在有一定听觉传入信号的情况下仍引不出镫骨肌反射,提示听觉脑干通路存在病
变。
病变部位
听神经病的病变部位尚未确定。由于ABR的Ⅰ波是由耳蜗内听神经纤维发生的
,Starr等[5]根据听神经病患者ABR引不出反应推测病变可能发生于听神经的远
端部分,包括内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两者之间的突触连接及耳蜗内的听神经
纤维。
Harrison等[14]利用卡帕损伤灰鼠(chinchilla)耳蜗内毛细胞而外毛细胞基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本不受累的特性,以期建立听神经病的动物模型。他用纯音诱发的下丘单细胞电反
应阈值代表纯音听阈,将其与ABR相比较,发现ABR阈值不成比例地高于纯音阈值。
这与听神经病患者纯音听阈与ABR不协调相似。但该模型毕竟引出了ABR波形,与听
神经病不符,但可以说明仅仅有内毛细胞的损伤不足以解释听神经病的所有表现。
Ⅰ型螺旋神经节细胞与内毛细胞连接的解剖结构特点有利于神经元同步化放电
[11]。在听神经病中是否存在由于细胞连接结构的破坏而使神经元放电丧失了时
间锁定(timelock),进而导致ABR引不出和言语听力下降的可能性?另外,两者突
触连接的病变,从理论上分析,同样可以产生听神经病的表现。内毛细胞合成及释
放递质的非同步化,必然导致神经冲动排放的非同步化。
外毛细胞是产生听力所必须的,但其与内毛细胞的关系,及与之相连的Ⅱ型传
入神经纤维功能至今未明,故它在听神经病中扮演的角色还难以定论。虽然诱发性
耳声发射和微音电位提示外毛细胞微机械活动和发生感受器电位功能正常,但并不
能排除其他诸如神经递质合成、释放、外毛细胞与Ⅱ型节细胞突触连接等的异常。
但目前这些都缺乏相应的检测手段。
Starr等[5]报道的10例成人病例中,8例在听力损伤若干年后出现了不同程
度的外周神经病表现;有人报道[15-17]患有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的家系中,
部分成员出现听神经病表现,提示病变累及听神经。以上说明听神经病可能是一种
全身性神经病变在听觉系统的表现。Rance等[9]报道的12例听神经病患儿中均未
发现外周神经受累的表现,可能是病变发展需有一个过程。
另外,根据听神经病的临床表现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特点,不排除同时存在两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处或两处以上病变的可能性。有些部位的病变为所有听神经病患者所共有,而另一
些部位的病变则为不同的患者所特有。
病因和病理
听神经病只是一个功能性诊断,迄今尚未确定其病因。由于听神经病多于婴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