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 强制召回制度是经济法律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强制召回的实质而言,它不同于归属于民事义务的主动召回。作为一种经济法责任形式,缺陷产品强制召回立足于社会化大生产下的整体经济利益,体现了对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以及经营者竞争公平的救济和维护。
[关键词] 缺陷产品; 强制召回; 经济法责任
一、缺陷产品强制召回制度概述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作为一项有效的产品监管法律制度,起源于1966年美国《国家交通及机动车安全法》(the Nation.al Traffic and Motor Vehicle Safety Act,简称汽车安全法)。针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与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的情况,美国国会在该法案中明确规定:汽车制造商在发现其产品由于设计或制造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缺陷,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且有可能带来安全或环保问题时,有义务公开汽车召回的相关信息,并必须将相关情况通报交通管理部门和用户,对汽车进行免费修理。该法授权交通部下属的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负责制定机动车的安全标准,并监督汽车制造商执行有关标准。自美国实施汽车召回制度以来,其国内汽车的质量及安全性都有了极大的改善,有效的遏制了交通事故,推动了美国汽车工业的更大发展。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美国产品召回制度已由汽车产品扩展至众多产品领域,并逐渐在多项关于产品安全和公共健康的立法中引入召回制度,使其应用到可能对公众造成伤害的产品领域,如《消费者产品安全法》(CPSA),《儿童安全保护法》(CSPA),《联邦肉产品检验法》(FMIA),《禽产品检验法》(PPIA),《食品、药品及化妆品法》(FDCA)以及《交通召回增加责任与文件》(TREAD)? 。欧盟各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都纷纷制定专门的法律规定产品召回制度,要求制造商在知晓其产品存在缺陷后采取措施进行召回,并规定制造商有义务按照侵权法的一般原则召回缺陷产品,由相关政府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如德国的《产品安全法》、《设备安全法》、《建筑产品安全法》等、英国的《公平交易法》、法国的《消费者法》、日本的《公路运输车辆法》和《消费生活用品安全法》等 。召回可以分为两类,即主动召回和强制召回。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主动召回是指制造商发现缺陷产品后,主动向主管部门报告,召回该产品的行为或者主管部门发现缺陷产品后建议制造商召回,制造商接受建议,主管部门终止调查,进入主动召回程序。
强制召回是指主管部门要求制造商召回或法院通过判决要求制造商召回。强制召回一般适用在制造商故意隐瞒产品存在的缺陷或拒不履行召回义务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强制召回是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强制召回会对制造商的商誉造成严重影响。传统召回程序中,如果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评估工作最终认定产品存在可以引发严重危害的缺陷,企业应立即着手制定召回计划,并实施召回,这个过程属于主动召回;如果企业隐瞒缺陷,拒不履行报告义务,在主管部门要求召回或法院通过判决要求召回的情况下仍拒绝实施召回,则由政府强制企业进入召回实施阶段,这个过程属于强制召回。
我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参照了这二种程序分别做出了规定: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按照制造商主动召回和主管部门指令召回两种程序的规定进行。制造商白行发现,或者通过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或者通过销售商、修理商和车主等相关各方关于其汽车产品缺陷的报告和投诉,或者通过主管部门的有关通知等方式获知缺陷存在,可以将召回计划在主管部门备案后,按照本规定中主动召回程序的规定,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造商获知缺陷存在而未采取主动召回行动的,或者制造商故意隐瞒产品缺陷的,或者以不当方式处理产品缺陷的,主管部门应当要求制造商按照指令召回程序的规定进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
如果说强制召回是缺陷产品得以召回的保证的话,那么主动召回应当是产品召回的主要方式。在实践中,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自20世纪7O年代以后,由于科技发展水平和产品复杂程度提高、市场竞争激烈等方面的原因,都面临着大量因产品缺陷而造成的公共安全、交易安全、资源}良费、竞争侵权、增量损失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了强化召回制度的作用,保证召回制度的可操作性,实行召回制度的国家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或对相关法律进行修订来规范缺陷产品召回的程序和对企业在缺陷产品方面表现出的不够作为进行严厉处罚。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二、缺陷产品强制召回制度性质的探讨
产品召回制度的目的在于预防缺陷产品对社会公众安全的威胁。这种安全包括消费者人身、财产上的安全,经营者的交易安全,环境上的安全以及其他安全。系统性缺陷产品进入流通流域,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民事侵权,同时,对其他经营者构成竞争侵权,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及交易规则。缺陷产品的经营者滥用其交易机会,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期待利益,即期待通过公平交易来获取利润。为确保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产品召回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者和消费者因缺陷产品所造成的风险和危险,稳定市场秩序,重塑交易信心,公平交易规则,确保公众安全和社会个体及整体增量利益的实现。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经济制度,市场的运行依赖于竞争规律的运行,竞争使市场经济成为全世界的人类社会史上最有效率的经济制度【3]。竞争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固然强大,但也会对市场秩序带来消极影响。竞争者基于争夺利润必然会使用不正当手段,扭曲市场机制,导致不公平竞争的出现。不公平竞争不仅阻碍经济发展,还会产生新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使少数人积累巨额财富,多数人积贫积弱。竞争的两面性决定了要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即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改变不公平竞争的状况,恢复公平竞争,使经济向着最优趋势发展,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因此,公平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内在要求每个市场竞争者都有公平竞争权;如果竞争者没有公平竞争权,公平竞争将无从谈起。同时,权利的实现有赖于国家机关为之创造条件,公平竞争权的实现依靠经营者的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市场失灵的内在缺陷时时干扰着公平竞争的进行,这些问题必须靠市场竞争主体之间的博弈和政府的调节来解决。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在市场经济中,竞争作为创造和分配增量利益的过程,一切都以增量利益为中 tb,竞争者之间的关系也演变为一种增量利益关系。而经济法作为调整增量利益的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法律 ,其法权必然是以增量利益为调整对象。公平竞争权作为调整竞争者之间关系的一种法权,其客体也是增量利益,自然应当受到经济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