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企业并购整合过程中的知识转移研究(2)

2013-10-24 01:09
导读:3 企业并购整合过程中知识转移的概念性模型 本文初步构建了企业并购整合过程中知识转移的概念性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包括四个主要组成部分:a.

  3 企业并购整合过程中知识转移的概念性模型

  本文初步构建了企业并购整合过程中知识转移的概念性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包括四个主要组成部分:a.知识资源的特性;b.并购双方的背景;C.并购整合的维度;d.并购中的知识转移,阐明了知识资源的特性与并购整合的维度对并购中的知识转移具有直接作用,并购双方的背景对并购中的知识转移产生间接影响。

        

  3.1知识资源的特性与并购中的知识转移被并购企业最宝贵的知识资源通常具有以下特性:a.大部分不可表述和不可编码;b.依赖于经验积累所形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C.因有多种不同且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而具有复杂性;d.通常存储于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个人,或个人与其组成的核心团队以及企业与外部的关系中。相对而言,易表述和可编码的显性知识很容易在企业之间或企业内部转移,不太可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而隐性知识和性复杂知识是最难理解、模仿和转移的,因此可以成为企业优势的持久来源。

  3.1.1隐性知识。在企业并购整合过程中,知识转移呈现层次化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转移的重点由显性知识转移演化为隐性知识转移。隐性知识是以积累的经验为基础的,体现在组织成员所获得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惯例中,因此难以阐述和编码,教与学都很耗时,因其成分多样和可以交互而极为复杂。隐性知识不是静态的,因为要与客户进行互动,技术要不断更新和升级。许多被并购企业缺乏隐性知识的相关记录,或者有记录但版本较多,缺乏规范性和完整性,导致并购方认为技术难以评估、理解和运用。有些企业的产品比技术更为复杂,因为开发周期长,需要员工花费较长时间学习以跟上速度和真正生产出产品。正如Dierickx等学者提出的,必要知识的形成遵循“压缩时间不”原则,即缩短时间去获取隐性知识实际上并不经济,因为构建有价值的能力需要经验积累和知识深度,不论投入多少资源,这在企业内部是无法迅速或轻易形成的。

  3.1.2社会复杂性知识。当个人具有了隐性技能和专业知识,他们就形成了互动模式和关系,这种模式允许将其专业知识与他人的互补性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因此,企业内部这种有价值的知识就具有了相当程度的社会复杂性。它存在于个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以及个人组成的群体中,而不是在特定个人或有形资产中。它可能与企业的社会结构和背景深深交织在一起,存在于内外部关系构成的复杂网格中,因此要求的分析水平高于个体知识。Badaracco提出类似的观点,社会复杂性知识主要存在于个人之间以及与群体之间的特定关系中,存在于他们彼此打交道的特定规则、态度、信息流和决策方式。

  如果被并购企业的知识资源是社会性复杂知识,那么在并购整合中就存在一种风险,即被并购企业的社会结构会改变,可能损害或破坏知识资源。知识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不能被有效转移。因此,要实现被并购企业知识资源的价值,必须以某种方式对新知识进行整合。需要强调的是,隐性和社会复杂性是完全不同又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隐性知识主要以高度

  专业化的形式由个人获取并存储,如专家拥有的具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复杂性知识更强调关系,如高效团队、客户关系。这两种特性使得整合被并购企业的知识更加困难。

  3.2并购整合的维度与并购中的知识转移企业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与知识转移紧密相关。并购后的成功整合有利于提高知识转移效率,然而深层次整合也增加了员工之间的摩擦。相反,完全放任也会阻碍知识转移,特别是隐性知识转移。以下从并购整合的模式、进度和内容三个维度对并购中的知识转移进行分析。

  3.2.1整合模式。Boutellier&Gassmann认为并购整合模式的选择对于并购过程中的知识转移以及并购绩效起着重要的影响,提出并购过程中应把知识的特征与整合的模式有机结合,并依据知识的可观察性与可转移性,建立了基于知识的并购整合模式选择模型。

  Haspeslagh&Jemison认为并购中的知识转移与并购整合过程相关,并根据并购企业对战略依赖性和组织独立性的需求提出了四种典型的并购整合选择模式,包括保护型、控制型、共生型和吸收合并型。

  a.保护型整合模式下的知识转移。保护型整合模式指被并购企业有较大的自治权,并购企业通过有限干预形式培养其竞争能力,保留其自主开发能力,只有一般的技能被转移。保护型整合模式下的知识转移要注意保护被并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知识资源,保护好自己的核心能力。例如关键的研发技术、保密性的配方、专利的资料等关键知识都要被重点保护。

  b.控制型整合模式下的知识转移。控制型整合模式指被并购企业失去组织独立性,但并购双方之间不存在能力转移。企业要注意整合被并购企业的知识资源,控制知识资源在组织内转移的速度、范围、时间等。被并购企业要将自身的知识迅速融合到成立的新的企业实体中,形成开放的、的、共享的企业。

  C.共生型整合模式下的知识转移。共生型整合模式指两家企业由开始的共存变为相互依赖关系。共存不涉及经营性资源(如销售人员、分销渠道)的共享,但功能性资源(如产品研发、生产技术)会通过企业边界得以扩散和转移。这种模式实际涉及的整合程度较低,虽然被并购企业丧失自治权,但不意味着企业之间的战略依赖性很高而进行高层次整合,通常用于多元化并购。共生型整合模式下的知识转移要注意对企业间差异化的知识进行融合,来适应企业间的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的相互依赖关系。

上一篇:浅谈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对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