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借鉴日本经验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2)

2013-10-25 01:06
导读:为引导和促进担保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国家经贸委1999年6月下发的《关于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意见》,对信

  为引导和促进担保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国家经贸委1999年6月下发的《关于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意见》,对信用担保机构的设置、资金来源、组织形式、运作方式、责任承担等问题做出了规定。国家经贸委2001年2月下发的《关于建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全国信用担保体系的试点范围、担保机构的监督和担保机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做出了规定。部2001年2月出台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对担保机构的组织结构、业务范围、评审制度、风险控制及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规定。财政部2003年7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地方财政部门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管理和政策支持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制定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财务管理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国务院200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大量民间资金投入担保业,使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正在由初期以政府投入为主向主体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证监会2005年7月制定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对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财政部2005年11月印发的《担保企业核算办法》对担保企业的会计核算进行了规范。银监会2006年发布的《关于银行业机构与担保机构开展合作风险提示的通知》,要求今后和银行开展合作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应该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并且必须是实缴资本,从而抬高了担保行业的准入门槛。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政策虽然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完善的法律环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现行《》是基于保障债权人实现其债权的指导思想而制定的,主要反映了债权人的利益,而对专业担保机构应有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并无明确规定,不足以成为信用担保的法律依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只是在第二章“资金支持”中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推进和组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国家鼓励各种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鼓励中小企业依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性融资担保,但没有解决信用担保的具体规范问题。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支撑信用担保行业,各种政策性文件虽然推动了国内信用担保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但这些规章效力层次较低,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并且很不完善。从总体上看,已出台的有关法律、政策、制度还比较分散,尚未形成国家统一的、全面适应信用担保行业的法律制度体系,因而不利于国家对信用担保行业的宏观把握和管理。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制度体系

  信用担保机构是联系企业与银行的纽带,信用担保法律关系相当复杂,涉及行业内外多个方面、多个部门的利益,因此,信用担保行业迫切需要国家立法,以全面规范信用担保中的问题。只有建立健全信用担保法律制度规范,我国的信用担保机构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有序运转,避免不规范行为所带来的各种混乱和风险。我国信用担保发展至今已经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完全可以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指导,尽快制定信用担保业法律规范,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以促进信用担保业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

  1.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担保法》。《担保法》中没有明确专业信用保证机构的运作,有必要结合我国信用担保行业的实际情况对《担保法》进行补充,如对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办法、与金融机构的信用保证、与委托人的保证委托合同进行规范。应根据新出台的《物权法》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实施规定修改完善《担保法》,扩大动产担保物范围,允许应收账款作为担保物,允许在普通债权上设立担保,引入浮动担保制度,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应引入新的担保方式,如所有权保留、信托收据、债权担保、浮动抵押、让与担保、集合抵押等,开拓业务,保障权利。同时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公示性动产担保权登记制度,低、高效率地保护动产担保权人以及信贷交易各方的利益,增强信贷人放贷的积极性,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地进行融资。

  2.及时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法规,规范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与运作。信用担保是高风险行业,而法律规范不健全可以说是信用担保中最大的风险。要使信用担保政策文件能够顺利推行,应尽快制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该法作为国家立法,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强制力,是全国信用担保的统一规范和有力保障,也是信用担保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依据。我国《法》对于信用保证保险只在“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中简单提及,目前尚无关于信用保证保险的专门立法,更没有各类专门信用保证保险具体险种的法律法规,阻碍了信用保险和信用担保行业的运营和发展。建议在实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后再制定《中小企业信用保证保险法》。

  3.建立多级再担保制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依靠再担保制度分散和规避经营风险,降低担保损失的实际代偿率。可借鉴t3本构建二级担保体系的经验,推行国家、省市、地方三级信用保证再担保制度,由地方信用保证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信用保证,保障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安全。应建立省级信用再担保机构,为地方信用保证机构再担保。国家级再担保机构应为省市、地方信用再担保机构进行再担保,每年可从财政预算中安排定量的资金用于担保机构资金补充和风险补偿,以分散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激励信用担保机构更加主动地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

  4.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配套法律制度。首先,要建立专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评级制度和考评制度,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管理。其次,要制定信用担保从业人员管理的法律制度,从法律制度上将信用担保从业人员的培训予以明确规定,对现有从业人员定期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同时规范担保从业资格的准入、惩罚和退出制度等,加强对担保专业人才的管理。再次,要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外部投资人、贷款人对中小企业内部信息缺乏信任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封闭、财务行为不规范、财务信息严重失真、缺乏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融资边际信誉成本高等问题,因而贷款给中小企业会加大金融机构的风险。因此,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的资信度、构建融洽的银企关系,从而为信用担保提供便利。

上一篇:浅谈企业并购与市场结构的合理化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