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企业并购 利益冲突 政府主导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企业并购的内容与形式,并对企业并购方式下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冲突进行了分析。
近几十年来,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增强,各国企业为了增强自身实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降低经营风险,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走向企业并购的道路,全球范围内并购高潮迭起,规模日益扩大,技术不断创新。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并购在规模、数量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发展,由于企业并购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发生,对并购中的利益冲突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企业并购的内容与形式
1.1-并购的界定与内容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和收购的统称。本文所指的并购为买方企业(并购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行为。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兼并、收购、联合、接管等多项内容。
兼并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
收购指一公司以某种条件取得另一公司的大部分产权,从而居于控制地位的交易行为。“某种条件”,通常表现为现金、以及两者的组合。联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通过法定方式重组,重组后原有的公司都不再保留其合法地位,而是组成一个新公司。
接管与企业控股收购含义相近,是指公司原控股股东由于出售或转让股权,或股权持有数量被他人超过而被取代的情形。此后董事会通常会发生改组。
1.2企业并购的形式
企业并购可以从行业角度、并购企业行为、兼并中资产处理方式等方面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
1.2.1企业并购从行业角度划分,可分为三类:①横向并购。指在经营领域方面或生产的产品相同或相近,具有竞争关系的同行业之间的并购。横向并购可以扩大同类产品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获得规模效益。②纵向并购。指生产和销售的连续性阶段中互为购买者和销售者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获得减少成本和风险以及确保供求的好处。③混合并购。指对生产和经营没有关联性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混合并购方式主要目的是分散处于一个行业所带来的风险,提高企业对经营变化的适应能力。
1.2.2从并购企业行为来划分,可以分为两类:①善意并购。指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友好协商,取得谅解和配合,并购企业提供较好的条件、公道的价格,目标企业提供必要的资料给并购企业,双方相互认可、满意的基础上制定出并购协议。②敌意并购。指并购企业采取未与目标企业协商而秘密收购目标企业股票等方法,强行并购目标企业。在敌意并购情况下,并购企业通常得不到目标企业的充分资料,而且,目标企业常常制造障碍阻止并购。
1.2.3按兼并中资产处理方式可将兼并分为四类:①承担式。即在资产和债务等价的情况下,兼并方以承担被兼并债务为条件接受其资产。②购买式。即兼并方出资购买被兼并方的资产。③吸收股份式。即被兼并企业的所有者将被兼并企业的净资产作为股金投入兼并方,成为兼并方企业的一个股东,这实际上是意义上的吸收合并。④控股式。即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股权,达到控股,实现兼并。这是法律意义上的收购。
2企业并购中利益冲突与分析
企业并购实际上是产权的交换与实现。在发达市场经济的企业并购中,行为主体一般只涉及直接发生并购活动的双方。但在我国,独特的经济背景使我国企业的并购,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并购活动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很少有纯粹的单一交易双方,这由我国国有资产的体制所决定。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如下:
全体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政府——企业主管部门——企业
在多级委托代理关系中,每一级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利益构成较为复杂。其中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作为全体人民的(具体)代表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中起主导作用,并购方和被并购方国有企业成为事件的参与者。这样,地方政府、并购方国有企业和被并购方国有企业成为我们研究的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在企业并购中将产生利益冲突,并主要表现在职工问题和资产的有效管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