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企业并购绩效研究现状述评(2)

2013-11-02 01:02
导读:1.2.4并购行业的相关程度与并购绩效关系的研究 Maquieire、Megginson和Nail(1998)对1963~1996年发生的260件并购事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发生横向或纵向并

  1.2.4并购行业的相关程度与并购绩效关系的研究

  Maquieire、Megginson和Nail(1998)对1963~1996年发生的260件并购事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发生横向或纵向并购的企业,取得了一定的协同效应,而混合并购企业使股东财富减少。Nail等(1998)对兼并的行业相关性进行,发现行业相关性兼并比混合兼并更能获得协同效应。Megginson、Moregan(2000)对t977—1996年间发生的204起战略并购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并购前后企业集中度变化的大小与长期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

  在国外研究中,目标公司在并购中获得正的收益,相关性并购绩效好于非相关性并购,而收购公司是否获益,尚未得出一致性研究结论。

  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与国外研究一样,我国主要采用事件研究法与研究工作法研究并购绩效,本文将分别按这两种方法进行综述。

  2.1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结论综述

  陈信元和张田余(1999)对1997年并购进行研究,发现在窗口期内,并购公司的累积超额收益有所上升,但不显著。檀向球(1998)对1997年沪市进行的198宗资产重组案例进行研究,发现控股权转让、资产剥离以及资产置换显著改善了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而对外并购扩张则相反。余光、杨荣(2000)研究深、沪两市1993~1995年的一些并购事件后发现,目标公司股东可以在并购事件中获得正的累积超额收益,并购公司股东难以获益。干春晖(2002)对1999—2000年的59起上市企业并购事件进行分析,发现短期内纵向并购的CAR均值最高,与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的CAR值相比,有显著差异,但是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的并无显著差异,较长时期内,各并购绩效间无显著差异。陈玉罡(2002)以1999~2000年深沪两市349起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发现并购使收购公司的股东财富显著增加,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影响不显著。梁岚雨(2002)的研究表明:中国公司并购没有带来效率的提高。张新(2003)以1993—200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并购重组事件为研究对象,发现并购重组为目标企业创造了巨大价值,收购企业股东的财富有所下降。李善民、孙铮和李增泉(2003)对1997~1999年间的133起上市公司大股东变更事件进行分析,发现并购期间,上市公司的股东平均获得了18.89%的超常收益。

  2.2采用会计研究法研究结论综述

  朱宝宪、王怡凯等(2002)以净资产收益率与主营业务利润率为核心指标,以1998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6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对其分组研究,发现各组间并购绩效差异较大。王跃堂(1999)从关联方关系出发,以1998年5月以前发生资产重组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关联方的资产重组绩效并不好于非关联方。冯根福、吴林江(2001)以1995年至1998年发生并购事件的20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发现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整体上先升后降,混合并购在短期内绩效上升,长期内,并购绩效不显著,而横向并购则相反。李善民、周小春(2007)以2001~2004年发生并购事件为样本,发现相关并购的公司与无关多元化并购的公司并购前在公司绩效、公司规模、国有股比例以及多元化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朱滔(2007)以20002004年发生并购事件的225家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在并购后1~3年内公司财务绩效得到提升。

  3我国企业并购绩效研究评价

  目前,我国在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选取的样本差异较大,样本集中在1998~2004年之间,其间我国经历了几个并购阶段,每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并购特征,因此每个阶段的并购样本之间有较大的差异,使得研究研究结论不一致。对并购的定义不一致,样本剔除标准不一致,有的研究样本范围宽,有的并购样本范围窄,也导致结论之间没有可比性。用事件研究法对并购绩效进行研究时,时间窗口的长短不一致,而并购绩效对时间非常敏感,使得各研究结论相左。用会计研究法研究并购绩效时,选取的时间跨度不一致,衡量绩效的指标体系也不一致,未对报表中的利润进行调相应调整,财务数据间缺乏可比性,使得研究结论间可比性差。不能保证并购绩效的纯粹性,没有剔除其他因素对并购绩效的影响,难以保证绩效的产生是否是因并购引起。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不强,准确性也有一定瑕疵,导致研究结果不能完全反应真实情况。虽然目前的研究中还存在着不足,但是这正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购绩效,争取对其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

上一篇:我国国有企业并购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