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意识——明清秘密教门滋生和发展的沃土((2)
2014-02-06 01:15
导读:二、明清时期秘密教门除了改造、杂糅儒释道三教思想之外,还大量吸收和利用民众意识为己服务 (一)秘密教门的信仰体系主要“杂糅”了佛教、道教
二、明清时期秘密教门除了改造、杂糅儒释道三教思想之外,还大量吸收和利用民众意识为己服务
(一)秘密教门的信仰体系主要“杂糅”了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
中国 秘密教门(有些学者亦称之为“民间宗教”或“秘密宗教”)源远流长,曾经在民间广为流传并形成一股强大的 社会 势力,成为历代政权皆难以解决的社会 问题 ,对中国 历史 的 发展 ,产生过深远的 影响 。特别是明清时期,秘密教门在民间广为蔓延,屡禁不止,发展信徒,不断起事造反,致使社会动荡不安,成为统治者的心腹大患。不仅当时就受到统治者的严重关切,而且对民国以降的中国社会产生过重要作用,因此一直成为中外学者 研究 和瞩目的焦点。
明清时期秘密教门种类很多,少则几百,多达上千种,持续时间也非常长久。那么,支撑这些秘密教门的信仰体系是什么?这些信仰体系又都是由哪些重要思想构成的?搞清这些问题,对了解秘密教门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秘密教门的信仰体系主要“杂糅”了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打开秘密教门的教义和经卷,里面无不充斥着上述 内容 。不仅如此,很多秘密教门干脆还自称是佛教,如一贯道就自称是“在家佛教”,黄天教自认为是道教。实际上,秘密教门并非简单地“杂糅”,而是把儒释道三家思想杂糅在一起经过改造之后又加以利用。例如,把对道教的修炼内丹、坐功用气的改造,发展成为教门内部的文武场和硬气功。
中国的秘密教门之所以能够发展,主要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其中在缺医少药的明清 时代 ,不得病、少得病乃至延年益寿应该说是人们的一种奢望。一些秘密教门正是看上这一点,迎合人们的这种心理,借鉴道家修炼的思想,以能得到长生不死的目的为借口,吸引人们入教,这方面黄天教做得比较典型。黄天教从该教门创始人普明即李宾开始,便宣扬通过修炼以达到长生不老。这样美好的愿望,吸引着很多人加入到黄天教的组织中去,这也正是黄天教教首所最希望看到的场面。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中国秘密教门所面临的社会生存环境是十分严峻的,在信仰方面他们受到正规宗教的排挤和打压,被视为邪教异端。在创立初期,老百姓对于教首们美好的说教,并不是很认同。教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始终处于地下状态,怎样才能生存和发展,是每个秘密教门创始人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他们深知仅凭美好空洞的说教和无法兑现的许诺,是不能打动人们的心,于是他们想到了道教的治病手段和文武气功。
道教的养生之道长期存在于民间之中,这使处于缺医少药和弱势群体的贫苦百姓在生活方面是非常需要的。如果在一个普通百姓面前同时摆出两个选择:是愿意此生身体强壮,不受人欺负,活得轰轰烈烈,还是一生穷困潦倒,但死后能够享受冥福,显然,普通民众的选择会是前者。当然,两者同时兼得,更是一种两全齐美的事情。秘密教门的创始人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在开出空洞的进入“云城”、“天宫”享福的许诺之后,也注重对入教者眼前利益的承诺,很多秘密教门都是以治病救人作为自己的特色,例如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山东恩县人陈起祥传习的一炷香教,就以为人治病相号召,其具体治病 方法 是根据病人发病部位,确定得病原因,如果病人头痛,就断言一定因为不敬父母;手足疼痛,便断言与兄弟不和有关;如果断定患者的良心出了问题,他表现的症状一定是腹部疼痛。判定病因后,要病人对天磕头改悔。[5]
除了以看病号召外,很多秘密教门还把道教的坐功运气加以改造利用,并将其发展成为教门内部的文场和武场,这一点在山东这个习武之乡尤甚。
总之,在封闭落后的中国封建社会,秘密教门所采取的炼内丹、坐功运气乃至发展到后来教门内部的文场、武场,表面看来是偶然现象,实际上这恰恰是百姓最迫切需要的东西,因而成了秘密教门发展的有力支柱,也为教首实现其个人 政治 野心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把儒家化伦理道德(忠君孝亲、三纲五常等)发展成为拥护君主制、维护旧道德的说教。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中国秘密教门对于儒家思想的改造和利用,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把儒家思想的核心——三纲五常、忠君孝亲等加以利用和改造。秘密教门发展到后期,儒家的纲常名教被进一步强化。除此之外,秘密教门还把佛教的经典思想偷梁换柱,据为己用。罗教对于佛家思想的宣传,则随处可见,例如宣扬佛教的生死轮回观念。“无始以来至今,还糊涂流浪红尘,不着出路,六道轮回,父母无期数,死后不知托生什么物,或变猪羊,或变獐狍鹿。”劝人们“把红尘,抛弃了,与世无情。” 这一点,兴起于清末而大盛于民国年间的一贯道信徒表现得最为明显。一贯道是信徒自称“在家佛教”,举行各种仪式的地方,一律称为“佛堂”,新道徒入教也就是所谓的“点道”,而那些考验表现诚心、对教徒进行精神控制的“扶鸾”、“借窍”、“传三室”、“训练班”等场所,无不在挂有“佛”字的地方举行,而且那些教首开口闭口也都是什么“仙佛附体”,做事之前也要在佛堂点上佛灯和蜡烛,为佛进香,给了信徒强烈的暗示;这些就是佛教,真佛就在这里,这也正是一贯道教首所追求的。
(二)巧妙改造和利用民众意识
前文提到,在传统正规的宗教以外,中国各地还流传着民间信仰和民间传说,这些信仰和传说内容丰富多彩,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保佑平安求免疫病的“南海老母”;有救苦救难功能的“观音菩萨”;有祈福免灾的天皇、地皇、人皇;还有祈求降水、避免干旱的“水神龙王爷”;等等。对这些民间信仰,老百姓很容易相信,流传甚广,有些意识还植根于百姓心中,妇孺皆知。对于秘密教门的教主来说,如果仅仅利用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未免太窄了一些,不利于传教。所以我们仔细考察明清时期的秘密教门的教义,无不在杂揉了儒释道三家思想之外,掺杂了大量民众意识作为创教和支撑其教义的主要内容。比如,在秘密教门的经卷里,普遍推崇的义勇之神是关羽,不少秘密教门把崇拜的偶像都定在关羽身上。民间教门的关羽崇拜,可以说是反映了中国老百姓普遍的民间信仰和意识取向,关羽的性格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他的忠勇。《三国演义》里的关羽不仅武力过人,而且重义轻利,专诚不二。可见,关羽理想化的性格,正好符合了民间秘密教门教主的要求,也和一般教徒的思想能够产生共鸣。此外,民众意识传说中经常出现的人物例如魏延、秦琼、杨业、哪咤乃至神话中的孙悟空、猪八戒都成了秘密教门宝卷里的座上客。嘉庆元年以混元教为主力的教门大起义里,教首就让教徒祈祷“八大金刚将、哪咤”等,声称他们可以“引路护身,可避枪箭”。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秘密教门的教义中,还大量体现了中国百姓善良的传统思想。清茶门教在传徒时,首先要向入教者传授所谓的“三皈五戒”。“三皈”指的是:一皈佛,二皈法,三皈师。“五戒”则是,“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邪淫,四戒荤酒,而且不食生葱生蒜,五戒诳诏”。[6]
一柱香教在传教时,则力主要教徒孝敬父母,教徒在一起烧香磕头的同时,一起吟诵:“父母恩理应赞念”的词句,并规定凡不孝敬父母,或有奸、盗、赌博行为的人,一律不准入教。[7]
一柱香教还有这样的歌谣:
……
乡里养德多恕己,这是行好才全还;
行好劝人三件事,戒酒戒色莫赌钱。
还有:
依天靠天,白天要吃穿。天赐雨露,普地下遍。
丰收了都吃饱饭,不受饥寒。天也没图半文钱。
日都吃三餐,该将佛念,阿弥陀佛。[8] (连诵三遍)
此外,一柱香教还有“敬天地,孝父母,尊敬长者,和睦乡里,吃屈忍耐,戒去杀祸”等类的词句。
上述歌词歌诀,无非是把百姓的各种美好愿望揉合在一起,劝人学好向善,孝顺父母,戒除酒、色、赌博等等恶习,也劝人安分守己,向官府缴纳钱粮,一柱香教也被称好话教。广大贫苦百姓正是信从了这些美好的说教,愿意加入到秘密教门中去。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秘密教门的教首正是利用了中国民众意识,为其私利服务。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清规戒律,只是教首哄骗信徒的一种手段,教首从来就没有遵守,也没有打算遵守。
中国大学排名 (三)教义迎合百姓心理,达到教主私利
中国老百姓虽然物质生活非常贫困,精神生活贫乏,但是非常善良的,他们不愿伤害生灵,不愿因自己的原因而让别人过不了好日子,痛恨一切有悖于良好生活习惯的行为。这是一种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同时,中国的老百姓也是非常务实的,说一千道一万,如果在困境中真正得到接济,比什么都实际。从罗教在粮船水手中传播的情况来看,该教教义满足了这些水手们的生存需要。
粮船水手多是来自运河沿线的破产农民,他们常年奔波在千里大运河上,劳动极为艰苦且充满风险,如果所运粮食遭到覆船或火灾等情况,就要由运粮者赔偿,发生一次事故足以致他们于死地。另外,水手们收入微薄,运粮又有季节性,每运一次就有一个单程回空,根本挣不到钱,每到闲季,大批水手生活无着,只好靠打工度日。另外,这些水手一旦年老生病,丧失劳动能力,下场极为悲惨,正因为这些情况,水手们精神空虚,也有许多实际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罗教在杭州、苏州一带建造庵堂,作为水手们闲暇栖息之地。另外,罗教还帮助水手们调解矛盾,接纳年老有病的水手在此茹素诵经,创立了许多庵堂,“粮船水手俱系山东、北直各处人民,回空之时,无处住歇,疾病身死,亦无处掩埋,故创设各庵,俾生者可以托足,死者有地掩埋,在庵者俱习罗教……”[9]。
这样,罗教的庵堂成了粮船水手的临时住所和可以依靠的地方, 自然 也成了罗教传播与活动的中心,粮船水手加入罗教,与其说他们是出于信仰,到不如说他们是出于求生的需要。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嘉庆年间直隶束鹿县的一支弘阳教,只收妇女,尤其是吸收寡妇入教,教徒的主要活动除了烧香诵经,就是替人治病,该教规定每月聚会两次,诵经拜佛的内容无非是劝人行善一类,教徒上香上供,也要“随愿奉献钱文”[10]。
这支弘阳教吸引人入教的手法也是看准了一部分人的生活需要,在封建中国,一个妇女如果死去丈夫,生活就会遇到严重的困难,还会带来种种麻烦,弘阳教吸引夫故无嗣的妇女入教,对于这些身处绝境的妇女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而对于这些妇女来讲不仅是精神上的安慰,入教之后,可以通过传徒,做会挣钱,有一定的收入,使这些穷苦无着的妇女,生活上得到一定的保障,因此入教的妇女越来越多。
(四)解除病痛、健体强身
几乎所有的秘密教门在传教时,都把为人解除病痛,健体强身作为招徕徒众的重要手段之一。
很多秘密教门的教首本身就已学过一些医术。弘阳教的始祖韩太湖本身就是一位民间医生,根据地方县志的记载,他“未尝受读,自能知医,医病颇著奇迹”[11]。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人。老百姓把他奉为药王,甚至为其建造塑像,香火不断。不管韩太湖的医术高明与否,但懂得医术是事实。从教祖开始,弘阳教的教徒始终给人以能 治疗 疾病的印象,治疗的方法有气功、针灸、饮用茶叶和画符等。这里有医术,也有巫术,但在封建社会,人们往往很难将医术与巫术截然分开,针灸、气功和饮用茶叶是属于
中医学的范畴。老百姓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老百姓一旦生病,很难得到治疗,只好求助于土方或巫术,懂些医术的人更是被人看重,一旦疾病能够治愈,医治者的地位就会得到提高,因为能够治愈的人毕竟是少数。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有病很难医治,那就要寄希望于不得病或少得病的强体健身上面了,更何况有了强壮的身体还可以保家卫院,不受人欺负。在这一方面,秘密教门同样想到了。
除了清水教教首王伦教授弟子习练气功健身以外,嘉庆年间山东一带的八卦教分支离卦教也以习练武功见长,其办法是:“用药薰洗,吃符运气,学会不怕刀剑。”[12]这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山东当地的民风,也从精神上满足了老百姓健体强身的需要。
秘密教门的以上做法,也是吸取了中国民众意识中热心助人的传统美德和强身健体的内容,并加以发挥扩展,从而使得更多的老百姓加入到秘密教门中来。
共4页: 2
论文出处(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