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如何发挥企业政治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1)(2)

2014-02-07 01:08
导读:就我国企业的治理结构而言,由于我国企业进行现代制度建设时间不长,治理结构中缺乏约束机制。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企业政治大行其道创造了有利条件。
  就我国企业的治理结构而言,由于我国企业进行现代制度建设时间不长,治理结构中缺乏约束机制。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企业政治大行其道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在这种体制下,一个企业的战略决策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利益团体手中。往往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就决定了企业的命运,掌控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等重大事务。他们的话就是企业的规章制度,或者规章制度仅仅是表面文章。
  企业治理结构的建立首先依赖一个健康运转、成熟的企业家市场。一定数量的职业经理人对于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必需的。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长期盈利战略管理制度、科学化人性化的员工管理制度。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科学地指出,能支持合理战略的唯一目标就是超强持续盈利能力。假如企业把目标简单地定位为做大做强,而偏离了盈利,企业的员工就会挖空心思考虑怎样使自己能够获得更高的职位,拥有更大的权力。那么运用权术,甚至使用阴暗手段就不能理解了。持续盈利能力可以使员工专心于企业发展而不去过多玩弄政治游戏。而要使这种专心持续下去,需要在员工管理中贯彻科学化、人性化的思想。比如,建立科学的员工绩效评估系统,培养员工的职业意识。“在一个针对200多家‘正常活着’的中国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发现,5%的人看不出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矛盾、无事生非,即破坏性地干;”只有具有职业意识的员工才能够“在合适的环境里做合适的事。”
  营造健康、成型的企业文化。威廉•大内在他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这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指出:“公司文化是由其传统和风气构成的。同时,公司文化还意味着一个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势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职员活动、意见和行为的规范。”“每个企业(事实上也是组织)都有一种文化。不管组织的力量是强还是弱,文化在整个组织中都有深刻的影响,它实际上影响着企业中的每一件事”。企业应该是以凝聚群体力量为主要任务,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方式。对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每个企业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所以,企业文化建设要从小处着手。并且保证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内部畅通无阻地得到传播。“企业文化管理的作用需要在企业具有良好的获利能力前提下才能发挥。运用企业文化管理需要在企业相适应的阶段才会奏效。当企业处在创业阶段的时候,企业应该关心的关键问题是企业的产品,尤其是企业产品的质量,这样可以让企业活下去。到企业发展阶段,企业应该在销售网络、技术服务、品牌建设方面下工夫,这样可以让企业有空间发展。而到了企业成长阶段,文化管理可以摆上日程,因为这个时期企业应该在凝聚力、价值认同等方面作出努力,这样才能保持持续经营。” 大学排名
  加强企业政治教育。Kumar和Thibodeaux在《组织政治学和有计划的组织变迁》一文中指出,适当运用政治战略推动企业变革,他们把变革进一步分为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的变革包括提高职能部门的效能,第二种水平的变革包括为组织亚系统增加新的设想,第三种水平的变革涉及到企业广泛的和深层次的变革,如改变企业价值观和工作方式等,他们认为在第一种水平和第二种水平的变革中,分别需要具有政治意识和得到政治帮助。在第三种水平的变革中,需要政治介入。企业变革的影响越大,需要的政治介入就越多。政治介入包括鼓励争论、得到关键人物的支持和背后操纵等等。可见,对企业政治技巧、方法的成功运用有利于企业的有效管理。因此,“企业政治”在管理学教育中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陈春花.中国企业10大“悬念”.销售与市场,2004(10)
  2.汪应洛.管理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3.迪尔,肯尼迪.企业文化.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9
  4.黄忠东,陶学禹.企业政治.管理学遗忘的学科.华东经济管理,2004(3)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企业八大错误管理理念批判(1)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