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是已形成健全的科研体系。全省目前拥有20多个与食品工业有关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其中包括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联合国援华玉米开发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开发中心,每年有数十项食品工业方面的科研成果通过国家级和省级鉴定。
区域特色初步形成
“‘十五’期间吉林食品工业在玉米深加工和畜禽乳深加工行业崛起了一批大型龙头企业,提高了产业集中度,逐步确立了玉米深加工产业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和畜禽加工业在国内的优势地位。”吉林省食品工业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处长穆可桢告诉记者,以长春大成集团为龙头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先后开发出赖氨酸、苏氨酸、淀粉糖、变性淀粉等多种深加工产品,改变了过去以生产淀粉为主的产品单一状况,不仅延长了产业链,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还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十五”末,吉林省最大的食品生产企业总产值已突破100亿元,占全行业总产值的23%,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5个,工业总产值达240亿元。
目前,长春大成集团年加工玉米能力已达300万吨,成为亚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年屠宰加工肉鸡1.25亿只,成为国内最大的肉鸡加工企业;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年屠宰肉牛50万头、肉羊30万只,成为国内最大的清真肉牛羊生产企业;吉林天景食品有限公司年产速冻粘玉米2.6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鲜玉米食品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而且在推动全省食品工业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穆可桢说,长春大成集团通过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的消化吸收,在二次扩建时除关键设备外,其余均采用国内配套设备,建设投资节省了50%。同时,经过技术创新,工艺技术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显著提高,发酵菌种有了重大改进,发酵产酸率达到12%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该企业赖氨酸生产规模达30万吨/年,成为世界最大的赖氨酸生产企业。
“吉林省食品工业现已形成了以玉米和大豆深加工为主的粮食深加工、以畜禽乳加工为主的肉乳制品制造和以长白山矿泉水为主的长白山生态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区域特色初步形成。”刘仁柱说。
食品工业加速老工业基地振兴
“解决好‘三农’问题,振兴农业,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这对于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和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吉林省来说,将是必由之路。”吉林省人民政府食品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刘仁柱日前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刘仁柱说,近年来,吉林省通过大力发展食品工业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以食品工业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2005年销售收入达到1002.9亿元,成为吉林省最具潜力、最具优势的第二大产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吉林逐渐培植壮大主导产业。”
扮演重要角色
“增强对农业带动作用,加速老工业基地振兴,食品工业在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将拌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刘仁柱告诉记者,为此,“十一五”吉林省将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独具特色的长白山生态资源优势,在做强粮食深加工、做大畜禽乳深加工、做响长白山生态食品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方便食品、营养保健食品和民族特色食品加工业,提高深加工产品和终端产品比重及产品附加值。
同时,“依托优势农产品资源、现有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引导并推动食品企业和生产要素向特色化经济区、食品工业园区和大企业集聚。”吉林省食品工业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处长穆可桢说,经过几年努力,逐步实现产业布局由分散型向集群型转变。以点连线,以线成面,形成中东西三大区域特色食品工业格局,着力建设好县域特色加工集中区。重点抓好长春玉米工业园区、德惠玉米食品工业园区、四平和白城食品工业园区、梅河口果仁食品工业园区、长白山矿泉水加工区等工业园区建设。
“2005年,吉林省食品工业总产值已占农产品加工业的70%,比2001年48.7%增加了21.3个百分点,对农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穆可桢说,一是基本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目前,全省玉米转化能力已达到1050万吨,为农民卖粮提供了较稳定渠道,价格也稳中有升,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是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长春大成、吉林天景等与农业关联度较大的企业,通过采取订单农业和建设原料基地等模式,推动了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仅吉林天景公司推广的粘玉米每亩可为农民增收280多元。
三是带动了畜牧业发展。德大、皓月、华正等大型畜禽加工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了养殖业发展。
四是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据初步统计,仅吉林德大公司一户企业就为近万名农民提供了直接就业机会,并间接地安排了15万劳动力,保证了社会稳定。
培育特色行业
“把发酵酒精业做大做强,确立吉林省在国内的优势地位,到2010年全省发酵酒精生产规模达到150万吨;以吉林德大、吉林正大等大企业为龙头,不断扩大饲料的生产规模,力争在2010年饲料产量达到350万吨,转化玉米230万吨,比现在翻一番。”穆可桢透露,“十一五”吉林省食品工业还要着力培育好酒精制造业、饲料加工业、方便食品业、民族特色食品业、水稻加工业等五个具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行业,以提升食品工业的整体水平,到2010年,全省食品工业总投入要达到400亿元。
如何加快发展,实现目标?穆可桢告诉记者,一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加大投入。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难得机遇,积极争取有更多的项目获得国债和国家政策支持。同时,用好国家给予东北的各项优惠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多渠道融资,吸引境外、域外资本、民营资本、国有资本、金融资本等投入到吉林食品行业。以现有优势企业和优势资源为平台,利用好开行软贷款等金融单位实施的政策性贷款。
二是建设特色加工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根据地域食品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建立一批食品工业特色加工区,培育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区域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增强发展后劲。通过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加工区。有针对性地建设外向型食品工业加工区,承接国际知名食品企业转移;高标准建设环保型现代生态工业加工区。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由粗加工转变为精深制造,由初级产品向终端高附加值产品转变,把特色加工区建设成为体现吉林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地。
三是强化品牌意识,培育名优产品。提高品牌意识,加速形成吉林食品工业名牌产品的群体优势。对“通化葡萄酒”、“德大火腿肠”“德大肉鸡”“泉阳泉矿泉水”“长白山葡萄酒”等中国名牌产品继续巩固提高,保持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尽快做大做强。同时,从基础好、规模大的重点企业中选择一批质量优、档次高、特色强的重点产品,加大扶持,加强宣传,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能力,到2010年再培育一批新的国内名牌产品,创一批国家驰名商标,并力争有2-3个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以此带动整个食品工业发展。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