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吉林食品工业初成支柱
作为内陆农业大省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吉林省凭借独特的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摸索走出一条以食品工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据了解,作为工业原料转化的农产品中,吉林省有90%以上是通过食品工业完成的。2005年,该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1.5%,成为仅次于汽车和石化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由此,有专家预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食品工业将承担起新时期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重任。
增长最快 最具活力
“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十五’期间,食品工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对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内食品行业资深专家、吉林省食品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刘仁柱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刘仁柱指出,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食品工业与农业的关联度最紧密,是带动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加快食品工业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对加速解决 “三农”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十五”以来,吉林食品工业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发展态势并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
数据显示,2005年吉林省461户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3亿元,比“九五”末的150.9亿元翻了一番半。完成工业增加值122亿元,实现利税42.8亿元。2006年,吉林省规模以上食品企业总产值突破550亿元。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十五”比“九五”也有较大幅度提高。以2005年和2000年数据相比较,发酵酒精61.4万吨,增长320%;软饮料101.5万吨,增长303.3%;瓶(罐)装饮用水64.8万吨,增长453.8%;方便面8.6万吨,增长883.4%;精制食品植物油23.2万吨,增长60%;配混饲料201.5万吨,增长68.7%;乳制品5.4万吨,增长了50倍。
“‘十五’以来,吉林省食品工业总产值(现价)净增292.1亿元,年均递增23.5%,利税净增29.7亿元,年均递增26.7%。”吉林省食品工业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处长穆可桢告诉本报记者,赖氨酸、淀粉、酒精等产品产量在全国的位次均有提高, 其中2005年赖氨酸和发酵酒精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淀粉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经过“十五”的快速发展,吉林省食品工业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支柱产业框架初步形成。
乘势而上 加快发展
“尽管吉林食品工业在‘十五’期间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同省内其他行业和发达省区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刘仁柱分析指出,一是总量还不够大。从省内看,工业总产值只相当于汽车制造业的34.3%。在全国范围内,吉林食品工业也仅处于中下游水平,居全国第18位,工业总产值只占全国食品行业的2%,与山东、广东相比差距较大,分别只相当于两省食品工业总量的十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二是产业链条还不够长。从粮食深加工产业看,淀粉及其深加工虽然已有所突破,但总的看深加工品种还较少,仅限于淀粉糖、赖氨酸等少数几个品种。从2005年食品工业分项产值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占了总量的69.1%,精深加工产品还相对较少。
三是原料与生产不协调。一些食品企业只重视项目建设,忽略了原料基地建设,导致企业建成后因原料不足而不能达产。如一些畜禽加工项目生产能力很大,但由于畜禽供应量不足影响了生产能力的发挥。
穆可桢表示,为解决上述三个突出问题,科学指导吉林省食品工业健康快速地发展,2006年底,《吉林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吉林省长白山生态食品发展“十一五”规划》等规划相继出台。
那么,“十一五”期间吉林省食品工业如何担当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支柱,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建设新农村势必加快食品工业发展。”刘仁柱分析指出,发展食品工业,特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不仅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拉动内需,还能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从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刘仁柱说,“十一五”期间,吉林省食品工业将以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和支柱产业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围绕一个目标,调整两个结构,形成三个主导,打造四个航母,建设一批中小企业群,实现翻两番,进两位。
即总体目标是将食品工业建成吉林省新的支柱产业;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高终端食品的比重,形成以粮食深加工、畜禽乳深加工和长白山生态食品三大主导产业为主的多元化产业格局;打造以大成集团为龙头的世界级玉米深加工航母,以皓月公司为龙头的世界级清真肉业加工航母,以德大公司为龙头的肉鸡加工航母,建成位居亚洲前列的肉鸡加工基地,以泉阳泉饮品公司为龙头的长白山矿泉水航母,建成位居东北亚前列的矿泉水生产基地。力争到2010年,实现产值翻两番,在全国排序进两位,形成支柱产业的优势。
吉林食品工业独成特色
“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消费结构的变化,都将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由此可预示,‘十一五’吉林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吉林省食品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刘仁柱日前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巨大商机与比较优势
“本世纪前20年,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居民的人均GNP将由800美元升至3000美元以上。各国经验表明,这一阶段,人们对饮食消费将不再满足于数量上的供给,而赋予其安全、营养保健、方便快捷、休闲娱乐等诸多更高的追求,食物中工业制成品比例将大幅提高。目前我国工业食品占食品消费总量仅为37.8%,而发达国家已达到80%以上。”刘仁柱分析认为,小康社会建设将使社会需求不断增大,给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带来巨大商机。
刘仁柱表示,吉林省在发展食品工业方面形成许多优势,综合起来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战略和政策优势。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为吉林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战略机遇,国家发改委将吉林玉米深加工列为重点支持产业,在项目建设上给予了积极扶持,在前两批申报的老工业基地项目中,吉林省食品工业有25个获得了国家支持,居东三省前列。
二是生态资源优势。吉林是国家首批批准的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之一,生态环境良好,资源独特丰饶。东部长白山区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是著名的冷资源宝库。长白山是世界三大优质矿泉水产地之一,还是全国闻名的人参、林蛙、黑木耳等产品的重要产地。中部松辽平原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西部科尔沁草原是我国著名的草原和畜牧业之乡,发展草产业和畜牧业优势突出。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