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1)(2)

2014-03-11 01:21
导读:三、供应链能力整合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基于能力的竞争优势理论 张秀萍认为,企业供应链的构筑首先是企业内部供应链(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再造,

  三、供应链能力整合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基于能力的竞争优势理论
  
  张秀萍认为,企业供应链的构筑首先是企业内部供应链(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再造,其次是企业外部供应链(企业间业务)业务的调整和相关节点企业能力的整合,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整合,具体包括通过内部供应链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子核心竞争力的整合、通过外部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上企业之间核心竞争力的整合以及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的整合。
  1.内部供应链能力的整合。建立有效供应链的第一步就是整合内部作业流程,使这些流程能灵活应对顾客需求的变化。内部供应链整合也是企业内部流程之间的协调和整合,通过整合各流程子核心竞争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需求,为今后发展企业之间的供应链打下基础。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再造的集成效应,能够使企业融合为一个整体。再造的目的是提高核心能力,再造的结果是建立一个更高层次和水平的新的核心能力体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静态-动态-静态-动态”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C.K.Prahalad&G.Hamel)将核心能力解释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是“一组先进技术的和谐组合”。从内部流程角度看,企业将其业务职能即研发、制造、物流与配送、营销、顾客服务等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集成起来,追求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统一。因此,内部流程整合强调的是信息整合能力和基于流程的整合能力。
  信息整合能力指整合与企业业务相关的所有信息的能力,即通过整合企业信息使顾客、供应商、企业员工能够获得所需的个性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信息整合加之先进的制造技术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可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变革。提斯等人(Teece et a1.)认为,企业在各个领域的能力具有差异性,故组织内部的管理必须以整合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基于流程的整合能力是指企业对其业务流程进行协调和整合的能力,以实现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创造面向过程的跨功能的运作机制。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可以预见,企业只有在能够体现信息及时且可见的、高效率与快速响应的、高度整合的流程构架与信息整合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和建立起为顾客提供所需产品或服务的核心能力,才能不断通过优化流通网络与分销渠道、加速库存周转来改进供应链,并使个性化的供应链成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2.外部供应链能力的整合。根据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整合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外部供应链整合就是供应链企业之间核心竞争力的整合。企业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识别外部供应链中的潜在合作伙伴并与之建立和发展战略关系。在这种
战略关系中,企业将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结合起来提升或优化其核心能力的质量和异质性,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此外,企业还会根据战略利益的需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资源、组织资源和技术资源等企业间资源进行综合集成,其实质就是与企业内部特定资源与能力相结合;企业还可以在对外合作交流活动中通过不断进行组织学习,感悟并把握新的发展机会,据此创新供应链伙伴关系,重组和转换内外能力,更新相关资源以应对环境变化的要求。
  在超竞争的经营环境中,企业追寻的核心能力不仅来自静态能力的提升,而且更加依赖动态能力的提升。提斯等人将动态能力视为具体的流程并将之分为协调/整合、学习和重构转型三种角色。其中,协调/整合是组织学习的过程和机制,组织学习根植于协调,整合的组织管理活动之中,重构转型是组织学习机制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结果。供应链外部整合能力也是一种动态能力,它根植于创造、协调、整合及重构企业资源位势的组织管理过程之中,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与供应链中其他企业间的互动学习过程。这是一个社会过程和一种双回路学习,是一个实验性的试错过程,学习主体会根据外界的反应对系统进行全面审视和反思,从而对环境产生全新的认识,不断调整和改变认知模式。知识越具有模糊性,学习的内容越复杂,越需要学习主体之间的互动和接触。最高层次的互动学习是供应链成员将整个供应链网络中有关的知识集成为一个共享的知识库,便于成员企业对相关知识的获取和共享,可及时获得关于供应链营运方面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绩效的提高。


  
  四、供应链企业间关系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基于网络组织的竞争优势理论
  
  在追求全面竞争优势的目标下,除垂直整合上下游供应商关系外,企业也透过水平的合作关系获得外部资源。所以,产业上下游的供应商与其他资源提供机构建立具有共同价值产出目标的合作性企业网络,是当前竞争环境的必然趋势。换言之,以交易方式联结的稳定性合作网络不仅可避免类似科层组织的负荷,更可拓展并整合企业间的资源能力,形成网络型的经营系统,提升网络的经营效率。这种合作性网络,其成员不仅共享市场信息与价值目标,也共同奉献资源创造顾客价值,从而达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的目的。
  供应链整合是从上游供应商至最终消费者的整合,突破了单一企业的边界,将供应链视为长期的关系网络,是获取企业生存发展所需资源和知识的关键渠道及企业竞争优势之源。马隆尼和邦顿(Maloni&Ben-ton)也曾提出,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中关系类型的主要代表,企业可有效利用伙伴关系获得互补技术或资产为顾客创造附加价值。供应链是嵌入企业之中的关系网络,是企业接近信息、资源、市场和技术的关键渠道,能够取得学习、规模和范围经济的优势;它利用整合性的思考逻辑,以供应链中所有成员的利益为目标,强化彼此之问的合作与信任关系;它并不谋求以较低的成本反复应用自身的生产要素,而旨在凭借相关企业的联合,发挥异质技术、信息管理经验互补与相乘的效能。
  供应链成员企业通过长期关系的建立加强成员企业之间的信赖度和对网络的承诺度,可以建立组织间的承诺、信任与作业默契,可以促进组织间的相互了解(透明度)及对相对应组织的信任(知识接受意愿),有助于网络成员的学习(包括顾客、公司和产业层次)。赖明(Lamming)认为,获取知识是重要的网络活动,是精益供应的重要元素,而精益供应强调制造商与供应商共同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跨组织学习是一种收集、获得其他组织知识的方法,它可以把知识由一个组织分享给另一个组织,也可以透过组织问的互动创造新知识。莱特(Knight)提出,当企业与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发展稳定的承诺、信任和团队合作的作业精神时,可与供应商成功建立合作关系。换言之,承诺、信任使组织与合作组织愿意彼此分享经验,提高双方知识的透明度。另外,经验分享能沟通彼此的经营理念,通过诠释、讨论增进了解,提高知识交流的接纳度,因此,跨组织学习通常发生在长期的合作关系之中。汉喀逊、哈维拉和佩德森(Hakansson,HaVila&Ped-ersen)的研究证实,组织间学习的执行程度与现存关系间的联结具有高度相关性,且任何作业活动所联结的合作关系愈多,其学习效果愈佳,这意味着学习来自他人(组织或个人),学习存在多种形式的知识转移。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五、结论
  
  本文从不同的视角对供应链整合与竞争优势及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从竞争优势外生理论来看,供应链整合战略应与企业竞争战略相匹配,供应链整合的核心在于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核心竞争力的整合,有利于建立基于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差异性优势和低成本优势;从基于资源的竞争优势理论来看,供应链整合性资源具有战略性资源的特征,如共享性与互补性、嵌入性和动态性,有助于企业获取战略性资源和能力,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和巩固;从基于能力的竞争优势理论看,供应链整合包括内部供应链能力整合与外部供应链能力整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具备多种能力来管理环境,通过学习外部组织的特殊技能,可以改善企业内部的能力(包括作业流程和经营管理能力),促使企业具备多种能力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从网络组织理论来看,将产业上下游企业或其他资源提供机构视为经营合作者,并利用整合的管理方式建立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的合作性企业网络,是当前竞争环境下的必然趋势。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解读吉林食品工业比较优势(1)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