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模式的研究 ——以企业所(2)

2014-03-12 01:37
导读:2.假设检验 (1)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目的是用少量因子代替多个原始变量,选择提取多少个因子由本组选择项 决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中有关影响进
   2.假设检验
    (1)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目的是用少量因子代替多个原始变量,选择提取多少个因子由本组选择项 决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中有关影响进入方式的11项问卷项目进行因子分析,根 据因子的旋转方式(varimax),提取Eigen值超过1的三个因子(见表3)。这三个因子的负 荷值,分别反映进入方式的影响因素的特征。所以命名<因子1>为财务,命名<因子2>为 技术,命名<因子3>为营销。

   (2)置信度的检验
    由于因子分析所采取的三个影响因素是由针对企业管理者而设计的测定项目构成的, 所以有必要对这些测定项目进行置信度(reliability)检验。因子分析的变量一般利用
Cronbach's α值来检验其置信度,但是Cronbach's α值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在社会 科学研究中Cronbach's α值达到0.6以上时就可以用来判定置信度(Nunnally,1978)。 在本研究中,进行置信度检验的结果,Cronbach's α值都超过0.6。这表明问卷的测定 项目比较满意地反映了3个影响因素的特征(见表4)。


     表4  关于企业所有权优势的置信度检验结果
测定变量    初期项目数    最终项目数    Cronbach's α
财务能力        3             3            0.8734
技术能力        4             4            0.7476
营销能力        4             4            0.9512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二项逻辑斯谛回归分析
    为了了解日本企业以直接投资方式进入中国时的企业所有权优势与进入方式之间的关 系,在本研究中进行了二项逻辑斯谛回归分析。
    把通过因子分析组成的企业所有权优势设为自变量;把独资与合资经营方式设为因变 量。在本逻辑斯谛回归分析中,以独资经营的发生可能性为标准进行了分析。假设在海 外直接投资中选择多数股份的概率可用下列函数式表示,同时它也是被定义为1的独资 经营的发生概率。
    P(Yi = 1) = 1/[1 + exp( -a - B  Xi)]
    Yi:因变量  Xi:自变量  B:回归系数  a:常数
    自变量系数通过最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而模型的准确与否 可通过模型的卡方(chi-square)测试法验证。当逻辑回归系数为正值时,选择独资经营 的比例较大。以下统计结果(见表5)中模型卡方的显著性水平(sig = 0.0040)小于α =  0.05,是显著的,这说明模型的总的拟合度高。


            表5  关于企业所有权优势的二项逻辑斯谛回归分析结果
            -2倍的似然对数值(-2Log Likelihood) = 51.303
            拟合度(Goodness of Fit) = 73.803
            卡方值(Chi-Square) = 44.473
            自由度 = 3
            显著性水平 = 0.0040
因子    β(系数)    SE(标准误)    Wald统计量      Sig        Exp(β)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营销     0.8239      0.6142         1.7995       0.1798      2.2794
技术    -0.9201      0.4718         3.8032       0.0512*     0.3985
财务     3.6355      1.2943         7.8899       0.0050**    3.9207
常数     4.4865      2.7642         2.6364       0.1046


    注:*p<0.1,**p<0.05(双尾检验)。
    分析结果,在统计上,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的因素是财务因 子;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的因素是技术因子。
    财务因子由3个因素组成,其系数符号显示为( + ),得到了与<假设2>同样的结论。而 且同<假设2>的内容一样,日本企业财务能力越高越优先选择独资经营方式,即在财务 能力方面确保竞争优势的企业,不需要别的同种企业的协助,也能在中国成功地独立经 营。技术因子也由3个因素组成,其系数符号呈( - ),与<假设1>的内容不同,日本企 业技术能力越高,越优先选择合资经营方式。对此可做如下的解释。
    整体上讲,日本制造企业相对于中国同类企业在技术方面始终保持着较高优势。中国 企业正是看到了这一差距,通过与日本企业合作的方式,掌握了更多先进技术。而日本 企业利用这一点,在以合作方式挺进中国市场时,对于中国当地企业拥有了更多讨价还 价的可能。也就是说,可以形成合作伙伴为前提,以更为有利的条件签约。所以我们可 以认为,通过这样的思路进入中国的日本企业,技术能力越强大,越优先选择合资经营 方式。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另一方面,虽然营销因子在统计上不显著,但其系数符号为( + ),它具有同假设相同 的影响。以上内容整理后得到表6。


                 表6  二项逻辑斯谛回归分析结果
因子    假设    预期系数符号    实际系数符号    是否显著    是否假设成立
技术     H1          +               -             是            否
财务     H2          +               +             是            是
营销     H3          +               +             否            否


            六、结论

    本研究把着眼点放在日本企业的国际化过程和日本企业向中国市场的进入方式的选择 上,并提出假设,然后用实证进行了证明。对在中国的日本制造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然 后用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了实证分析,设定两个因变量,在此基础上再设 定3个假设。
    实证分析结果,进入中国的日本企业,财务能力越高,越优先选择独资经营方式;技 术能力越高,越优先选择合资经营方式。但营销能力对进入方式不具有任何影响。因此 假设2得到了支持;假设1、3被否定。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这样的分析结果给中国企业和政府提供一些战略的暗示。过去,由于日本企业主要对 中国实施利用廉价劳务费的制造业投资,所以企业特有的技术优势因素不曾产生影响。 但最近日本企业的投资多以电机、电子等技术集约型制造业为主,而且正如本研究结果 显示—投资企业的技术能力越高,越优先选择与当地企业进行合资经营。因此,今后中 国企业应该利用这一点与日本企业积极合作,迅速学到它们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利 用日方的营销资源和国外销售网络,拓宽国外市场渠道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同时,为积极引进这些日本企业的投资,政府方面也得多加努力。首先,必须坚决执 行入世协议内有关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的条款,使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不受太多政策法 规的束缚;其次,必须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规范市场环境;第 三,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投入。
    本研究导出了对于日本企业走进中国具有影响的主要变量,在此基础上导出日本企业 的进入方式选择的行为模型。这给今后有关日本企业的对华直接投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 理论基础,而且在此基础上,有关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会更为系统、合理。 但是本研究中,在设计和分析研究模型方面存在着多种局限性。
    第一,本研究以对在中国开展投资活动的企业实施的问卷调查为根据进行实证分析, 同时所使用的资料多含有主观性较强的企业家个人的理解与认识,因此所使用的资料可 能缺乏客观性。
    第二,对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行为的说明不包括下列因素,即所在国家特征、相关产 业结构特征及文化特征等。
    在今后的研究课题中,应将上述因素也作为重要因素来研究,同时应增加以直接投资 方式向中国进行投资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企业之间的比较。并且由于企业的动态性 ,我们对同一样本需要进行跨时间序列的动态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许晖:“中国企业扩展国际市场的模式与策略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第 1期。
    [2]王志乐:《2004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3]Anderson,E.& Gatignon,H.,Mode of Entry:A 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 and Proposition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6,25(2),PP.1~26.
    [4]Beamish,P.& Banks,J.,Equity Joint-ventures and the Theory of MN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2),1987,PP.1~16.
    [5]Carlson,S.,How Foreign is Foreign Trade?Working Paper,The University of  Uppsala,1975.
    [6]Caves,R.E.,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nd Economic Analysi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PP.1~32.
    [7]Denekamp,J.G.,Intangible Assets,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in Manufacturing,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Vol.26.Second Quarter,1995,PP.493~502.
    [8]Dunning,J.H.,The Eclec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A Restatement and some Possible Extension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1),1988,PP.1~31.
    [9]Gomes-Cassees,Benjamin,Ownership Structures of Foreign Subsidiaries:Theory and Evidenc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1,1989,PP .1~25.
    [10]Hennart,J-F.,The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of Joint Ventures:and Empirical Study of Japanesc Subsidia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Management Science,37(4),1991,PP.483~497.
    [11]Johanson,J.& J-E Vahlne,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A  Mode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Foreign Market Commitment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8(1),1977,PP.23~32.
    [12]Johanson,J.& Wiedersheim-Paul,F.,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Firm:four Swedish Cases,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2(3),1975,PP.11~24.
    [13]Kogut,Bruce,Joint Ventures: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erspective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9),1988,PP.319~332.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14]Liang,Neng,Soliciting Unsolicited Export Orders:Are Recipients Chosen at Random?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29(8),1995,PP.37~59.
    [15]Nunnally,J.C.,Psychometric Theory,Second Edition.New York:McGraw-Hill,1 978.
    [16]Root,F.R.,Entry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s,New York:Lexington  Books,199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企业集群的产权状况分析(1)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