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的实证研究(1)(2)

2014-05-13 01:02
导读:二、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1.定量数据 指标体系中类别为“总量值”和“比率值”的数据来自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或
  二、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1.定量数据
  指标体系中类别为“总量值”和“比率值”的数据来自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或依此整理,见表1。
  
本文原文
  2.定性数据
  影响评价对象各指标的权重及指标体系中类别为“定性值”的评价值均来自对黑龙江省研究绿色食品专家的调查得出。经过对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中心等专家的问卷调研得出有关评价值,取平均值整理的调研结果见表2。
  
  由此,有40%的把握说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强,有36%的把握说其竞争优势一般,有24%的把握说其竞争优势弱。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以认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强。
  (三)综合评价模型分析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直接反映该指标在企业发展中作用的大小,并且,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直接左右着评价结果,因此,指标权重的确定是科学识别和评价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拟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即通过专家意见构造判断矩阵,并采用特征根法求解综合判断矩阵,将专家经验与数学模型结合起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见表3、4。
  按权重取值的大小衡量次准则层因素对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程度,并将其分为三个类别。影响绿色食品竞争优势的因素分为关键因素(>0.1)、重要因素(0.03-0.1)和一般因素(<0.03=,见表5。通过计算各因素对目标的影响权重与各因素的无量纲值之积,可以得出各因素的竞争力指数;它们的和反映了最终评价目标的竞争力大小,计算结果见表6。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层次分析的结果表明,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指数为84.48,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与模糊综合评价最大隶属度原则之下的评价结果,以40%的隶属度判定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竞争优势强的结论并无二致。
  
  三、结论与建议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整体竞争能力指数为84.48,说明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影响因素中,关键因素中的自然禀赋条件、种植总面积以及宣传教育程度的竞争力指数分别为27.99、12.22和12.40,具有比较优势,而重要因素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投资额以及一般因素中的产业环境的竞争力指数分别为5.55、5.28和0.56,处于比较劣势。
  
  由此可见,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完全由关键因素的强势所形成,其一般因素、重要因素层的次准则因素的劣势很大(如信用环境与食品安全)则成为制约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优势提升的瓶颈,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权重为0.558的生产要素层的次准则因素中无大的劣势项目;重要程度处于第二位的需求条件层的次准则因素则整体不高,个别项目劣势严重,重要度排序处于第三位的相关支持产业的次准则因素则高低波动幅度很大。因此我们认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获得竞争优势的最主要因素来自关键要素的竞争力,但非关键因素的掣肘影响也不容忽视。下一步获取竞争优势要从提升重要因素中的各要素入手。重要因素中的大部分要素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得以提高,而不像关键要素中的要素大部分优势来自资源的独占性。一般因素虽然对竞争优势有影响,但因为其权重较小,难以发挥决定性作用。
  在准确把握对影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各个组成要素之后,笔者建议从政府、企业两个方面提升绿色食品产业竞争优势。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1] 王德章.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与出口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 王德章,赵大伟,陈建梅.产业竞争优势模型:基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5).
  [3] [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 Abbas.1992, How to Manage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R].New York: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ess.
  [5] Gopinath M.and T.l.and De Huu vo,1998, Investigating the Nature of World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J].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Technical Bulletin No.1754(December).
  [6] Maury E.and Michael R.,1994,Competiteveness in International Food Markets[R].Boulder:Westview Pass..
  [7] Oliver.C., 1987,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mbining institututional and Resource-based View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8(9).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现状及原因(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