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制度创新是创新理论的一个主要分支,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从制度角度对企业进行分析,始于罗纳德·哈里·科斯,而交易成本理论和代理理论则是企业制度创新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而形成的两个主要分支。对利润的追求和制度变迁是企业制度创新的主要动因。
关键词:企业;制度创新;产权
Abstract: System innovation is a main body of the innovation theory,enterprises are the main bodies of innovation, Ronald·Harry·Coase is the first man who analysed enterprises from the system.The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and the agency theory are the two main offshoots of the enterprises systems innovation theory. The motivation of going after profits and the variance of system is the main impetus of the enterprises systems innovation.
Key words: enterprise; innovation on system; property right
一、创新理论的发展综述
创新概念自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J.A.Schumpeter,1912)中被首次提出之后,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1]。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主要包括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开辟原材料新来源、实现工业新组织等多个方面”(王曦等,2004)[2]。由此可见,创新理论是一个被纳入经济学范畴的概念(王吉鹏,2005)[3],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经济行为的分析和研究领域。创新理论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目前已形成两大主要分支:一是创新与技术经济的结合,形成以索洛、阿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经济学;二是创新与产权制度的结合,形成以科斯、若思为代表的制度创新经济学(黄燕,2001)[4]。
熊彼特首开技术创新研究之先河,包括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在内,虽然对制度创新有一定的意义,但早期对创新问题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技术创新领域,如熊彼特关于创新的定义,主要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对创新进行类型划分的;此外,希克斯将创新分为“节约劳动型”、“节约资本型”和“中性”三大类;门茨则将创新划分为“基础创新”和“二次创新”两大类(常修泽,1994)[5]。由此可见,他们对创新问题的研究偏重于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问题的研究是很有限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二、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综述
(一)制度创新理论发展概述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对人的行为的分析取得了重大进展,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管仍假定人是理性的,但已用效用最大化替代了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假定,理性被理解为人能根据各种约束作出一系列欲望、期望与偏好的选择(吕爱权,2002)[6];二是认识到按传统理论的观点,整个经济活动的协调与组织受“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会导致社会福利最大化,这样实际上是假定了市场的运作不存在为达成交易而搜寻信息的交易费用(宋长瑞,2000)[7]。事实上,任何一项交易的完成,都需要进行合约的议定、对合约进行监督和讨价还价等,因而必然存在交易费用,正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才产生了用于降低交易费用的不同制度安排;三是完全竞争模型要求完全界定私产制度,认为这样是最有效率的(程恩富,1999)[8],但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一种理论期望,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现实生活中产权结构的多重特征也证明了这一点。基于这些认识,产权学派企图揭示产权制度的功能及其对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新制度学派认为制度是内生的,并探讨了制度的基本功能、影响制度变迁的各种因素以及作出不同制度安排选择的原因等多个方面(蔡彬彬,2004)[9]。
(二)关于制度的研究
兰斯·戴维斯(Davis,Lance,1971)和道格拉斯·C.诺思(Douglass.C.North,1989)率先在制度创新领域展开了实质性的研究(邓翔、胡国松,1994)[10],根据诺思的定义,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务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具体包括企业的组织方式、产权结构、管理体制及市场规则等(裘宗舜等,2001)[11];T.W.舒尔茨认为,制度是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和某些服务的供给者,是应经济增长的需求而产生的,需求的不同也会导致制度安排的不同(李国民,2004)[12];林毅夫认为,人之所以需要制度,是因为一个理性人能力的有限性,他在做出决策时要支付信息费用,以及人生活环境与生产中的不确定性。因此,一方面是人需要用制度来确保生命期的安全;另一方面又需要它来促进与他人的合作,将外部效应内在化(宋延康,2004)[13]。
(二)企业制度创新的特征和类型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企业制度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的方面:一是企业是一组与市场相对应的契约关系,企业与市场的替代,仅仅是一种契约取代另一种契约(张五常,1983)[24];二是企业这组契约是不完善的(吴炯等,2003)[25]。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契约可完善,容易导致机会主义的产生,而机会主义行为会使合约双方的专用性投资无法达到最优,只有通过纵向一体化,将不同的市场交易主体合并到一个企业内部,才能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三是企业本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是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契约关系的集合(陈仲常等,2004)[26]。但企业作为一种契约关系,其内部同样存在交易成本,主要表现为代理成本,因此,企业资金所有者必须设计一种制度安排来尽可能降低这种代理成本(李克强,2001)[27]。由此可见,企业家创新的动机是扩充自己的财富、权力、地位,而会将其他的因素(如对社会财富的考虑)放在次要的位置。因此,虽然企业创新的内容清单理论上可以有很多,而在实践中由于受到经济和制度的约束,必须有所选择。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