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有关完善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本土化的思考

2015-04-03 02:32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有关完善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本土化的思考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舶来品”,并不是一剂灵丹妙药,

摘要: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舶来品”,并不是一剂灵丹妙药,在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滥权、中小股东保护机制缺失等治理背景下,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行权能力及激励约束机制均存在一定的问题。独立董事可以看成是剩余控制权进一步社会分工的结果,股东拥有终极控制权,独立董事为上市公司的职业监管者,监管的对象是代理问题,而其本身与股东、政府、公众、董事会构成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独立董事制度本土化的过程就是解决独立董事与本土上市公司各利益主体间的代理问题。

关键词: 独立董事;本土化;公司治理;剩余控制权
 
  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诸如大股东侵占和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大股东欺诈中小投资者、上市公司虚假陈述、信息披露失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秩序。为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中国开始探索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但值得关注的是,这个“舶来品”在中国当前资本市场并不十分发达、法律制度并不规范的环境下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存在“水土不服”现象。因此,如何在中国公司治理环境下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中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背景
  
  中国的独立董事制度是一个法律移植制度,独立董事制度建设的历程典型地表现为法律移植的过程。各国的法律移植的动因一般情况下都是源于对自身法律制度的缺陷感,而中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动因源于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安排不能有效解决公司治理中的现实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控股股东滥权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缺失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就是股权的高度集中,国有股占控制地位,上海证券报2004年5月披露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约占64%。虽然这两年情况有所变化,但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占控制地位仍为主要现象。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中,控股股东不仅可以凭借“资本多数决”原则影响甚至直接决定股东大会的决议,更可以选择代表自身利益的董事进入董事会,从而影响董事会对经理层的选聘。控股股东直接操纵公司的一切重大事务,擅权专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惟大股东之命是从,董事会决策就只会从大股东利益出发,损害甚至侵犯中小股东的利益,董事会变相沦为大股东控制、操纵上市公司的工具。为提高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同时也是顺应国际潮流,中国试图引入地位、财产和人格都独立于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来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有利于防止大股东滥权或“内部人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控股股东利用其控股地位做出不利于公司和外部股东利益的行为,从而保护了公司利益。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董事会结构失衡
  董事会是公司常设决策机关,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而董事的素质和董事会的构成决定了董事会的功能能否得到有效发挥。中国不少上市公司董事会都存在结构不合理、决策水平不高、内部监督不足等问题,表现在:(1)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内部董事比例太大。一项调查表明,中国20.4%的上市公司董事会全部由内部董事构成,78.2%的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的内部董事超过一半[1]。(2)中国董事会中普遍存在着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的情况,董事会的其中一项职责就是监督制约管理层。现在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由一人担任,自己监督自己显然不现实,导致上市公司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形同虚设。而独立董事不仅是独立的监督者,也往往是某方面的专家,他们可以超脱于局部利益之上,站在更高的专业角度考虑问题,提出更加科学、可行的建议。中国目前迫切需要这种独立的“外脑”资源来解决董事会结构失衡问题。
  (三)监事会失效
  监事会是中国公司内部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实施监督的专职监督机构,《公司法》明确赋权监事会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的业务活动,与董事会和经理层形成制衡关系。但从中国的实践经验来看,监事会制度失效现象十分严重。在中国企业现有的组织机构中,监事会只是一个摆设而已。截至2001年4月25日,对沪深两市共有1 073家上市公司年报统计发现,有332家公司的关联企业存在侵害上市公司权益的现象,约占年报公布总数的31%。但各个公司的监事会公告几乎都用同样的文字写着:“本着对全体股东负责的精神,监事会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对董事、经理及公司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了相应地检查和监督,没有发现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或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2]

上一篇:谈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