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与新事业管理(1)
2015-07-11 01:12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企业创新与新事业管理(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直面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能否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直面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能否适应动荡的转型环境,求得生存与发展,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在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均无法与国外大公司抗衡的情况下,如何在竞争中取胜,需要有新的思路,而速度、创新和创业、把握机遇、创造新价值,在公司内部增强创新创业活动、拓展新事业是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企业创业 新事业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方法
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基本实现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具体表现为国有企业大规模改制,私营企业开始二次创业;同时,我国WTO过渡期即将结束,外资、外企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竞争将更加惨烈。在公司内部积极开展创业活动,创建并有效管理新事业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历经市场竞争大潮的锤炼,整体竞争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大浪淘沙后还能生存且健康发展并迅速成长壮大的却是凤毛麟角。中国家电和消费电子业最为典型,它们生来就面对全球性的竞争。经过多年的优胜劣汰,剩下的都是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海尔集团和海信集团当属其列。它们的成功引来了学者们的关注,并从创新角度探讨两家企业的成功经验和成长规律,为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侧重于中国转型时期大公司在创新与创业活动中对新事业的不同管理,并识别出两种不同的创新导向,以海尔集团和海信集团为例进行分析。对于转型期中国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本研究主要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所选样本企业是同城同行业企业海尔集团和海信集团。海尔有21年创业历史,从1998年开始实施流程再造,进行“SBU”试验(SBU是英文Strategic Business Unit的缩写,一般指战略事业单位,即事业部);海信有36年成长历史,从周厚健上任算起也有十三四年,自1993年开始孵化新产业。本文作者于1998年参与山东省委和省政府组织的对海尔集团为期15天的现场调查研究,以及对海尔发生的一些大事件和活动的持续追踪,力求从总体上能够把握住海尔的发展历程;近几年作者也一直关注海信的发展,与山大海信研究中心的部分专
家教授进行过多次交流。本研究重点选择张瑞敏和周厚健两位优秀企业家重要的公开言论,如记者访谈、企业周年庆讲话、
会议发言等资料,同时结合有关方面研究成果,从中总结提炼,以期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二、市场主导、技术主导及其新事业管理
1、海尔集团市场主导的全面创新与新事业管理
海尔集团始创于1984年12月,从濒临破产的一个小冰箱厂,发展为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度的以家电生产为主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200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为适应中国加入WTO和企业经营国际化的要求,于1998年提出以市场链为纽带的流程再造,并使每个海尔员工成为SBU。海尔要将组织内部的单位和个人都变成SBU,使集团战略与个人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个员工有偿获得企业的资源,进行“负债经营”,收入来自能够把定单变成让顾客满意的商品。当每个员工变成SBU,成为组织内新事业单位,就会对市场和顾客负责,产生创新的压力和动力,当这些分散的力量聚合后就可能转化为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SBU的核心要素由市场目标、市场定单、市场效果、市场报酬组成。所谓市场目标,就是以速度体现的市场竞争力,创造用户资源;市场定单是指以创新创造有价值的定单,实现市场目标;市场效果就是以定单执行到位创造出用户满意度的量化数据,并由企业信息化系统显示;市场报酬指自己创造的市场增值部分在收入中的体现,并能对市场目标的再提高产生作用。
基于市场链基础上的SBU已取得成效,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以海尔市场链的做法形成的案例已被纳入欧盟案例;在实施SBU的过程中,涌现出来许许多多的创新故事,并且得到海尔人的认同和接受。但在SBU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SBU与那些实际上掌控资源的部门之间存在矛盾,在SBU之间存在协同和衔接问题,一些新事业部门如手机、计算机等由于独立于现有的渠道之外,不享用集团公司资源,造成经营上的困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