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群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2015-08-13 01:00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群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分析(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内容提要]愈来愈多的汽车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投资生产,可以说
[内容提要]愈来愈多的汽车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投资生产,可以说中国是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发展的世界舞台。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水平及发展态势愈来愈受到关注。本文借鉴国内外竞争力前沿研究,联系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竞争与发展的实际问题,建立了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群的7大要素和48项指标的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了IMD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及统计学原理;分外商投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主要企业经济类型,展开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系统分析,核心思想是把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作为国际型企业竞争力水平的标杆,与其他主要企业类型进行竞争力的系统分析,找出各类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优势和劣势,并分析未来的竞争与发展态势。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汽车制造企业群,企业类型,竞争优劣势  随着大众、宝马、福特、沃尔沃、奔驰、三菱、现代、本田、丰田、雷诺、通用、菲亚特等世界各国知名品牌汽车企业,以及美国德尔福、伟世通、德国博世、日本电装等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纷纷来到国内投资生产,国内外汽车企业的合作得到了更为充分和良好的发展,可以说中国是汽车制造业企业竞争发展的世界舞台。如何分析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水平和问题,以及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表现,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业企业未来发展需要了解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的全国汽车制造业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统计数据(2000—2005),从一种新视角入手,分企业类型,以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为国际竞争力标杆,对比其他内资型企业,展开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群的国际竞争力系统分析。  一、国际竞争发展态势  分析问题之前,有必要阐述企业分类的初衷,这不仅是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分析的基础,也体现了一种新思想和认知。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企业类型划分比较复杂,此处结合研究目的及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借鉴按照企业所有制形式以及企业组织形式并存的方式来划分企业,分为外商投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等主要类型企业。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是以多种形式合作的中外联合企业为主,拥有国际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与经验,体现了在中国区域市场内合作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国有企业主要反映不同竞争机制的汽车界民族企业的竞争水平。  在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处于超常增长的期间,不同类型企业的企业数量分布有较大的变动(见表1),企业分布集中在由2000年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上转变为2005年的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上,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变动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外商投资企业的企业数量和所占比例在逐年增加;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上升幅度更大,尤其是私营企业,2005年这两类企业的企业数量和所占比例已稳居一、二名;国有企业与其形成对比,至2005年仅剩500多家企业,约为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的60%;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数量虽有所增加,但与其他类型企业的变化比较显得微不足道。种种迹象显示,我国加入WTO之后,加快了汽车制造业的国际合作,加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扩大了汽车供给市场的开放程度,鼓励了企业组织的多样性,尤其是私营企业的培植和发展等。  从汽车制造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分布情况来看(见表2),外商投资企业一直保持较快较稳的增长,至2005年其市场占有率几乎达到50%,显示出国内外汽车企业“强强联手”的特点,以及国际化型企业整体上对市场的特别关注和偏爱;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发展一般,有限责任公司在企业数量大幅增加的条件下并没有拓展市场份额的增长;而私营企业的市场发展势头迅猛,挖掘的潜力和空间较大;国有企业则呈现快速下降趋势,2005年其市场占有率约占外商投资企业的1/5。
上一篇:从竞争力变化趋势看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1)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