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时代广东制造业与流通业的和谐发展(1)(2)
2015-08-14 01:10
导读:因此,评价一个模块的价值时,应该站在整个产业价值链的角度,不仅要看该模块能够为产业价值链直接创造多少价值,还要看该模块是否具有网络外部性
因此,评价一个模块的价值时,应该站在整个产业价值链的角度,不仅要看该模块能够为产业价值链直接创造多少价值,还要看该模块是否具有网络外部性,即它能够为产业价值链间接创造多少价值(李平、狄辉,2006)。事实上,模块化结构具体规定了每个模块的功能与适应性,零部件之间或者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之间不存在无法预测的相互依赖性(克里斯坦森、雷纳,2004)。各个环节相互协调才能发挥模块化的优势,这也是制造业和流通业和谐发展的重要依据。
(三)微笑曲线下广东制造业的发展及困境
众所周知,广东制造业主要以加工贸易为核心,同时加工贸易也成就了广东经济的率先起飞。从1978年1160万美元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发展到2005年的1750.7亿美元,增长了1.75万倍,对广东GDP直接贡献率达29.4%。广东多年的发展实践说明:加工贸易是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贸易方式,是欠发达地区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发展的一条捷径,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合理有效配置资源,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
然而,加工贸易在上游和下游部分均过多的依赖于海外,在国际制造业的分工链条中,从技术研发到产品研发和工艺设计、组装生产,再到终端的国际物流配送,广东加工贸易整体处于加工制造和零部件配套等中低端环节,附加值不高,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品牌等环节大部分还由跨国公司母公司控制。可以说,广东的加工贸易企业主要还是充当“加工厂”的角色。
按照产业链附加值的微笑曲线来说,广东的强项在于相当于“下颚”的部分,要么在为国际品牌做贴牌生产,要不就是在制造低端产品。广东的高新技术产业基本上没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仍然处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和产业价值链的低端。显然,对于广东企业来说,应该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尽量让其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微笑曲线”中占据有利位置。不过,广东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过程中,绝对不是一个简单选择往微笑曲线两端转移的过程。产业升级不可缺少的是价值链的再造或再设计。另外,任何转型都要依赖于以前的历史过程以及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从上述角度来看,广东制造业的升级或者转型需要从整条价值链优化的角度思考问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广东现代流通业对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作用分析
本文将运用产业关联分析的方法对广东现代流通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力进行分析,深层次挖掘广东现代流通业与制造业发展不和谐的现实和深化改革的必要性。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局编的《广东省投入产出资料》(2000)。本文的价值指标为人民币。
(一)现代流通业的投入产出实证分析
1.直接消耗系数分析。由表1可以看到,广东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对农业、工业、建筑业、
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和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0.0464、0.1699、0.0012、0.0727、0.0924和0.1595,即表示批发零售餐饮业每产出10000元的产品,要直接消耗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和服务业的产品价值464元、1699元、12元、727元、924元和1595元。以上数据表示,批发零售餐饮业的产出对工业的产出的直接消耗最多,即依赖程度最大,其次是服务业和自身。
2.完全需要系数分析。完全需要系数指某产业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引起对其他产业产品的需要量。由表2可以看到,批发零售餐饮业每增加一单位需求对其自身的带动作用最大,其次就是对工业的带动作用。由此可见,批发零售餐饮业的发展能极大程度拉动工业的发展,批发零售餐饮业每增加一单位需求将带动工业0.8595个单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