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化景观对甘肃省旅游形象的影响
2016-02-28 01:02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研究文化景观对甘肃省旅游形象的影响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甘肃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然而,甘肃
摘 要:甘肃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然而,甘肃省旅游总体形象的战略定位一直比较模糊,不利于甘肃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历史文化和地理景观特征的分析以及对潜在景观形象感知的调查,提出以“丝路飞天”为甘肃的旅游景观形象,以便为甘肃省旅游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旅游景观 形象定位 甘肃省
旅游目的地形象深刻地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行为,旅游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是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甘肃省旅游业依托丰富的文化景观资源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从生命周期理论来讲甘肃省旅游形象尚处于发展阶段,首先是形象感知不十分清晰;其次是旅游市场对形象的认同度较低,缺乏独特性。因此,对甘肃省旅游形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旅游景观形象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总体而言,国外相关文献侧重于旅游者形象感知的研究,而国内是对规划者或经营者的形象感知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外对旅游目的地景观形象的相关研究较少。李蕾蕾(1999)研究了人造旅游景观的形象。张捷(1998)利用成对比较法较早研究了九寨沟旅游者对当地人文旅游景观形象的感知。毛端谦(2004)应用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了江西省庐山、龙虎山、三清山和井冈山的旅游意象。李亚兵(2005)以周庄和同里为例探讨了江南水乡古镇的特色旅游景观形象。景观形象不仅是旅游形象的子形象,而且由于景观具有相对实体性和易传播性,它对旅游地整体形象策划意义重大,尤其是以旅游景观为核心吸引物的旅游地。
二、甘肃省旅游景观特征分析
1.旅游景观总体特征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甘肃省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接地带。目前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3处、自然保护区6处、风景名胜区3处。迄今甘肃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旅游文化名城4座。其中以石窟、古长城、史前文化遗址、简牍与彩陶最具优势。位于敦煌鸣沙山东麓的莫高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现存佛教艺术宝库。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榆林石窟等都是丝绸之路沿线散布的颗颗璀璨明珠。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的故里,秦安县的大地湾遗址距今4000年~7500年,出土各类文物8000多件,具有重大的学术科研价值。甘肃的东乡、保安、裕固族是全国独有的少数民族,同时甘肃也是回族和藏族分布省份之一。多民族的共同生活给甘肃这片神奇的土地创造了风情各异的民俗景观,如甘南藏族的锅庄舞,汉、回、藏、东乡和保安等多民族的花儿盛会,裕固族的服饰礼仪等。
2.特色旅游景观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甘肃省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现已开发和打造了诸多具有甘肃区域文化和自然的特色旅游景观,然而文化特色景观是彰显甘肃形象的主题元素。其中,1998年以来我省共有敦煌、嘉峪关、天水、兰州、张掖、武威、酒泉、平凉8座城市入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有28处旅游景区入选国家4A和5A级景区,它们分别是嘉峪关文物景区、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敦煌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敦煌阳关文物景区、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麦积山风景名胜区、西汉酒泉胜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兰州水车博览园、兰州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漳县贵清山-遮阳山旅游风景区、武威文庙、武威市雷台公园、肃南马蹄寺风景名胜区、松鸣岩风景名胜区、冶力关风景区、拉卜楞寺、成县《西狭颂》风景区、陇南市万象洞风景区、康县阳坝自然风景区、官鹅沟风景区、卓尼县大峪沟景区、景泰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武威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和武威沙漠公园等。此外,我省的特色商品景观主要有洮砚、夜光杯、庆阳香包、兰州百合、武威铜奔马等。非物质文化景观有陇东道情、皮影戏、兰州鼓子等。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甘肃省旅游景观形象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