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分享制 ——一种现代企业制度模式(3)
2016-04-22 01:01
导读:对国有企业职工而言,应建立个人信用系统,形成国有企业风险激励约束机制的基石。国有企业个人信用系统应以系统内企业为单位形成子系统。子系统由
对国有企业职工而言,应建立个人信用系统,形成国有企业风险激励约束机制的基石。国有企业个人信用系统应以系统内企业为单位形成子系统。子系统由企业职工个人信用帐户组成,职工个人信用帐户应包括个人存款、个人贷款、个人财产、个人公积金、个人所承担的国有资产损失值等。子系统的内容应随着企业人员、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从情况看,应首先进一步完善公民储蓄实名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全社会公民信用系统。这一系统包括国有企业职工信用系统、公务员财产申报系统、非国有企业职工信用系统及其他人员信用系统等子系统。只有在建立全社会公民信用系统后,才能有效地对公民的流动和信用进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公民破产制,形成国有企业风险激励约束机制的根本点和落脚点。
上述模式组成了一种新的分享制,即岗位分享制。它体现了如下特点:其一,它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1)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岗位分享公司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其所有权主要包括收益权、监督权和处分权等三方面的权能,岗位分享公司拥有法人财产权,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落实到每一职工,实行个人信用管理和公民破产制。(2)政企分开、管理。政府以企业国有资产市场价值作为管理对象,监督国有资本运营。其二,国有企业职工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集生产资料的主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者和劳动者于一身。其三,国有资本人格化。岗位分享公司的全体职工以其国有资本金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在制度的约束下,实现一个集体追逐利润的目的,这种追逐利润的集体和国有资产的结合,可称之谓国有资本人格化。其四,国有资本追逐利润的过程更加理性。国家对企业的约束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且这种约束具有后滞性:短期亏损能被日后盈利所弥补,企业会更看重长期利好。其五,这种制度安排更符合知识的要求。企业内部的竞争表现为竞争上岗,实质上是能力或人力资本的竞争。这样,物质资本不再是企业扩张的决定因素,它只是人力资本的容器或载体,知识型劳动者才是企业的动力因素。这必然导致企业间人才的竞争,有利于人力资本转化为经济增长。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三、岗位分享制的建立:当前改革的内容与步骤
要按上述构想,构建岗位分享制,必须在现有条件下进行企业改制和政府机构改革。
第一,企业改制。企业改制的过程,实质是界定国有产权、(国有)产权私有化并存。界定国有产权过程是清资核产、界定产权,国有企业改制为岗位分享公司或其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纳入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已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要么出售国家股,要么由岗位分享公司控股。(国有)产权私有化过程,是国有中小企业、区办企业、街办企业、校办企业、乡镇企业,或个人买断,或改制为股份(合作)制,退出国有系列,进入民营系列。企业改制后,国有企业,即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的企业,只有岗位分享公司和其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这样,从制度上政企分开,消除官商结合所滋生的腐败。
第二,政府机构改革。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央政府机构改革,迈出了重大步骤,所设机构有二种: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所需;二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基础的行业管理部门。当然,随着改革的推进,有些行业管理部门也将逐步为行业协会所代替。由中央政府所辖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基础工业的企业,属于国企改组改制战略的“抓大”范围,改制为岗位分享公司后,由国家国资局直接管理。从地方政府机构来看,地方计委、经委从传统体制计划(主管基建)、经济管理(主管技改)职能转变为协调政府和企业关系,协助企业跑项目,职能是传统体制下职能的延续,而国资局辖面太窄,不能对全社会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所以,在相应的机构改革中,应将地方计委、经委、建委与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的科室并入国资局,撤销计委、经委,精减建委(保留建设规划管理等职能),充实国资局,对地方各行业国有资产分门别类进行管理,原来的经委变成地方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