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业种冲突与特色选择(1)(2)
2016-10-08 01:28
导读:考虑到国内购物中心发展不稳定因素较多,因此,国内开发商的能力和知名度仍不足以给国外的知名零售商以足够的进场信心。即使是有意向的外国商家,
考虑到国内购物中心发展不稳定因素较多,因此,国内开发商的能力和知名度仍不足以给国外的知名零售商以足够的进场信心。即使是有意向的外国商家,在作出其进驻与否的决策之前,往往需要花费半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对拟进入区域进行细致全面的市场调查。这一漫无边际的折腾,对于急于开业以期回笼资金的国内开发商而言,其忍耐力多是经不起考验的。由此可见,在现今追求“大而全”的购物中心里,除了几间预先确定的主力店外,要引入多少商家、又有多少商家可以选择以填满这个庞然巨物呢?这就成为了现今购物中心招商营运中的不得不考虑的一大难题。
主力店与个性店的冲突
国内各购物中心在招商运营和经营管理中,逐渐凸现一个值得业者们探讨的热点问题——主力店与个性店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在实际的招商过程中,这个问题的表现形式就是主力店是否必要?如果必要,又将如何避免主力店(尤指大型的知名综合百货)与零散租户之间的重复恶性竞争?
在探讨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其必然的选择有两个,那就是两者并存;或者舍弃主力店。下面笔者主要对这两种情况作一个比较分析:
主力店与个性店并存
正面的效应是,主力店的强大集客功能将会辐射到在同一屋檐下的个性店,从而提升整个商场的经营业绩,达到双赢。
负面的效应是:主力店与个性店所经营的商品或目标顾客容易出现重叠,最终造成恶性竞争,削弱整体效益。
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是:在招商谈判期,开发商应该首先根据自身的商场定位和发展战略,对需要引进的主力店先设计一个科学兼容的框架,理想状态当然是把主力店当作一个“大型”的个性店,能清楚地与其他零散租户区分开。但是现实操作中,符合这一要求的零售商确实是寥寥无几,较知名的就数英国的玛莎百货(所有商品均用同一品牌,即使用的是零售商私人品牌,不会与其他商店冲突)。但至今,玛莎在中国大陆仍然未有分店,而且其自身的发展也在走下坡路。因此,只能求其次,与拟订引进的主力店进行谈判,立足于整个商场的长远发展,对其入场经营的商品组合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期与以后进场的其他商家形成互补。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
德国商业的专业化、连锁化、大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