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我国汽车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对策研
2016-11-27 01:02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入世后我国汽车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对策研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汽车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面临重
摘要: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汽车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面临重大挑战。文章首先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汽车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然后提出我国汽车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对策。 关键词:汽车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对策
一、 引言
目前,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的步伐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为我国汽车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发达国家的跨国汽车企业利用其知识产权的优势,不断加强其垄断地位,扩大市场份额,又使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面临更大挑战。因此,如何在入世后加强我国汽车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我国目前汽车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提出入世后知识产权保护对策。
二、 我国汽车企业知识产权现状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汽车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多,我国汽车企业的知识产权问题也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涉及仿制、测绘等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在我国汽车工业领域不断出现,知识产权成为了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我国汽车企业知识产权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地方政府不惜以各种优惠政策,争相引进合资汽车项目,全国2/3以上的省区市把汽车当成“支柱产业”。目前中国有20个省市开始开发及生产汽车,共有百余家整车生产企业,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已经形成整车生产能力约800万辆,在建产能220万辆,建成以后累计将达到1 020万辆。从2005年的销售成绩来看,国内销售的轿车几乎全部都是采用国外汽车厂商的技术生产。
但是,合资模式并不支持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合资企业普遍存在着严格的技术限制条款,外方会通过多种方式防止中方得到核心技术。汽车企业更为关键的是研发能力,即使得到一些国外汽车企业的先进技术,但并不表明有了自主研发的能力。事实上,在一汽、上汽、东风、北汽等几个国内最大的合资企业中,合资品牌仍占主导地位,也是其主要的盈利点。合资企业推出的车型,也基本上全是引进的外资品牌。事实上,至今没有一个跨国汽车公司将汽车任何一个核心技术引进中国。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 拥有专利数量少。2005年,日产汽车在美国的发明专利申请约有500件,在欧洲有300多件,在中国有200多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在美国不到20件,在欧洲有20多件,而在中国则高达100多件;商标申请在美国约20件,在欧洲不到20件,在中国为60多件。2005年,日产汽车在日本共拥有约1 000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约700件外观设计专利和近3 000件商标;在海外共拥有6 000多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600多件外观设计专利和7 000多件商标。
相对于美国、欧洲等地区,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进行申请专利的数字增幅最大。据了解,2005年,专利申请数量居前6名的汽车企业全部为跨国公司(尤以日本企业居多)。近年来,部分企业随着同国外竞争对手交流的增多,逐渐认识到专利之重要,因此,申请专利较以往积极许多。一汽集团、重汽集团和东风汽车分别是国内汽车企业专利申请前三名,但它们的总和也仅相当于一家跨国汽车企业申请数的零头。
另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中国汽车行业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调查》报告显示,1985年~2005年,我国共受理国内外企业涉及汽车的三种专利申请31 497件,其中国内企业申请15 686件,国外企业申请15 811件,各占总量的50%。
但是,受理的专利申请从发明看,主要来自国外企业;而受理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的98%则来自国内企业;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比率为32%,其中国外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权的比率为34%,而国内仅为15%。事实上,在三种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最高,保护时间最长,对市场的控制度更强。
很多汽车企业专利申请意识很淡薄,不知道如何从技术上去保护自己,有些汽车生产企业以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还不了解专利知识,一些从事技术创新并应该申请专利的企业却没有去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