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我国实施绿色营销的迫切性

2017-02-09 01:03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浅谈我国实施绿色营销的迫切性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文章在分析严峻的生态环境引发人们的绿色意识觉醒的

摘要:文章在分析严峻的生态环境引发人们的绿色意识觉醒的基础上,阐述了在我国大力发展绿色营销的必要性。


关键词:生态环境 绿色营销
  
  一、绿色意识的觉醒
  
  现代工业文明的背后是污浊的空气、恶臭的河流和如山的垃圾;高消费、高享受的背后是砍伐森林的利斧和捕杀动物的猎枪;钢筋混凝土造就的都市和大厦代替了绿色植被和田园风光;人类无节制的繁衍侵占了其他物种生存的空间。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一个经济腾飞的历史时期,人类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但生态的破坏也是空前的。战争频繁、人口剧增使地球资源和环境惨遭破坏。如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矛盾在新世纪更加凸显,成为人类继续生存、发展道路上无法回避的难题。
  如今,世界各国人民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热爱自然和健康的人们渐渐开始欣赏和接受绿色观念,并成为倡导绿色文明的生力军。新闻媒体对生态环境的报道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绿色话题日益成为传媒普遍关注的一大社会焦点。
  
  二、绿色营销的兴起
  
  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纪念人类环境会议20周年”的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标志着世界进入“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持续发展”的绿色时代。绿色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生产和消费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众多国家和地区掀起绿色营销大潮。
  绿色营销(green marketing)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的统一,既要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也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态平衡。企业对产品的创意、设计和生产,以及定价与促销的策划与实施等,都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力求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实现经济与市场可持续发展。


  绿色营销之所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全世界各国迅速推广,“归因于绿色营销具有的经济功能和社会意义”。
  1、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消费者日益觉醒的绿色意识以及政府、社会团体有效适度的调节反作用于企业,限制无节制的掠夺和浪费环境资源的行为,迫使企业从人类生存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把开发和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把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有效地运用到提高消费者及整个人类社会的福利中去。
  2、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和扩大销路
  随着消费者绿色意识的增强,购买绿色产品已成为时尚和必然的选择。企业通过绿色营销,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企业占领国际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我国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大到汽车、机电产品,小到农产品如大米、蔬菜,都必须取得“绿色通行证”才行。海尔产品就是率先取得了ISO14000这个绿色环保通行证才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并站稳了脚跟的。
  3、能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优化企业行为,构建企业形象
  绿色营销促使企业采取以“管道两端”(特指污染生成以前的工艺流程)控制为主的清洁生产方式,在企业内部营造清洁和安全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企业职工身心健康,培育企业“绿色文化”。从企业对外行为看,通过绿色营销把企业自身利益目标融入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中,消除企业有损于消费者和社会利益的“营销近视病”,同时保护了企业的合法行为和合法利益,促进了企业整体形象的提升。
  4、能推动新兴绿色文明的发展
  通过绿色营销活动,协调“企业——保护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使经济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至于对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促进社会绿色文明的进步。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绿色营销还有利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全社会发展绿色产业,鼓励和促进企业开展绿色营销,提倡绿色文明,逐渐消除企业的“外部不经济行为”,有利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建和谐社会。
上一篇:论现代企业管理的十大趋势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