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信息技术如何创造持续竞争优势——一种基于资

2017-03-28 01:17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信息技术如何创造持续竞争优势——一种基于资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牐 摘要:大量 文献 对战略信息系统所带来的竞争优势进行了探
牐 摘要:大量 文献 对战略信息系统所带来的竞争优势进行了探讨, 但对信息技术能否带来以及如何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 研究 却非常少。本文从信息技术带来竞争优势的传统 理论 以及实证结果入手, 指出战略信息系统在创造持续竞争优势方面的局限性, 并认为应以资源基础论为基石, 利用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的互补性创造 企业 的长期竞争优势。最后, 对两种主要的互补性资源进行了简单探讨。牐牴丶词:信息拉术; 持续竞争优势; 资源基础论; 资源互补性牐 牐犚言 牐犎嗣嵌孕畔⒓际踉谡铰孕纬珊褪凳┲凶饔玫奶教钟衫匆丫谩90 年代之前的文献强调在IT 改变全面战略和行业结构变量的潜力上进行的创新和改进。在这一时期,企业要想获得基于IT的竞争优势,要么通过持续的、领先的IT创新永久地彻底改造IT 优势;要么首先行动并建立不易攻击的先动者优势[1] 。但这两种方式是难以实现的,因为永久的创新是很难维持的,并且会被越来越短的IT 开发周期所困扰。牐犗榷者优势看起来比较乐观,尤其是那些涉及专有系统从而利用自身特殊力量或机会的公司。然而,实践表明这种优势很少能够持续。也就是说,旨在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信息系统在如何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方面显得无能为力。
牐1.  IT创造竞争优势的传统理论基础牐犘畔⒓际跞绾翁峁┱铰杂攀频拇统理论基础是以Porter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他提出的“竞争力模型”和“价值链模型”。从“竞争力模型”出发,人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要带来竞争优势就要能够增强企业处理威胁和机会的能力,并改变企业在行业竞争者中的地位,并且随着企业合作的需要,人们逐渐将与客户和供应商建立紧密联系这一竞争策略也纳入到IT的战略作用中来。而价值链模型突出的是具体的经营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竞争策略能得到最好的 应用 ,信息技术最可能发挥战略作用。价值链模型通过辨识企业中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其竞争地位的关键支点,从而对竞争压力模型作以补充。牐犝庖焕砺墼一度指导和解释了一些成功的IT 案例。例如,SABRE 系统不但使美国航空公司获得了直接的战略优势,而且通过在预定代理商中创造转换成本极大地改变了产业的结构。Merill Lynch 通过方便而富有个性的 金融 服务也迫使象花旗银行这样的大银行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牐犎欢,Kettinger 等人在对70 年代至80 年代早期的30 个知名IT 案例的研究中发现,在IT 实施的5 年内,有21 家公司经历了竞争力的衰退[2 ] 。这些原本为战略意图的系统由于竞争对手的模仿,并没有为各自的公司提供长期竞争优势。这表明,可模仿性破坏了信息技术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那么信息技术到底能不能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如何才能带来呢? 传统的理论没有解释这一 问题 。
牐2.  IT和基于资源的观点牐犠试椿础论是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该理论认为企业在“独特的”公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竞争,这些资源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和难以替代的特性[3] 。正是这种异质资源为企业提供了竞争优势。这些有价值的、稀缺的资源如果得到模仿壁垒的保护就可以经受得住竞争对手的模仿,使这种竞争优势得以持续,这些模仿壁垒包括时间压缩不 经济 、 历史 的独特性、资源的互补性和因果模糊性[4] 。牐犜谔教諭T(这里,我们将企业的IT资源定义为企业的IT基础设施,包括 计算 机和通信技术以及共享的技术平台和数据库) 带来的持续竞争优势问题上,我们可以以资源观为基石,因为基于资源的理论是一个透视可持续性的很好的概念框架,原因在于它主要的依赖变量就是持续竞争优势。
牐3  IT资源如何带来长期竞争优势牐犘畔⒓际醯脑擞猛ǔI婕捌笠抵 社会 复杂资源的使用,如果这些复杂资源不易被模仿(当然它们应当是有价值、稀缺和难以替代的) ,那么这些企业在使用IT 时就能够比其他企业利用得更加充分,从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因此IT 资源更多的是以某种方式嵌入到企业中时才能产生竞争优势,也即IT资源是通过资源互补性这种隔离机制为企业带来长期竞争优势并阻碍竞争对手的模仿的。牐犠髡呷衔,在 目前 知识经济的环境下,有两个与IT 互补的重要资源类型———人力资源和无形资源。牐3.1  IT和人力资源牐犎肆ψ试词亲钪匾也是最容易被忽略和最难掌握的。与人有关的资源因素很多,象组织文化、组织的 学习 能力、组织的柔性、CEO 承诺等等,限于篇幅,本文仅对组织文化和CEO 承诺作简要介绍。牐營T资源的收益在于它在组织中释放信息的能力。人为的文化和结构方面的约束会削弱它的价值。因此,公司应当拥有一种开放的理念,允许雇员获取传统上被高层管理者控制的信息,并且应当废除传统的等级、上- 下的交流和专制的命令与控制。“信息化”的组织必须操纵一个精瘦的、需不断培训的中层管理者或消除中层管理者,并经常促进跨部门和项目边界的非结构化的交流。最后,经理必须从控制权威形象转换为支持顾问,将权力给最适合的人以便他们做出及时的、正确的决策。牐燙EO 的承诺通过确保实施资源、将IT 与业务战略和流程集成在一起以及确保长期IT投资的连续性而促进了IT的成功。成功的IT需要一个高层管理人员充当“业务洞察者”和“先行者”,明确支持和表明IT 需求,并在组织的战略、结构和系统的背景下交流IT 的功能性,他愿意将IT 视为业务思考的中心部分,并探讨战略决策如何被IT 影响 以及IT 的跨部门应用。牐3.2  IT和无形资源牐犠试椿础论的一个主要贡献是它对无形的组织资源的明确认同,无形资源的战略作用已得到许多人认同。目前,CIO 和其他的高级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技术的投资来为公司创造优良的无形资源?”[5 ]企业无形资源的关键部分是智力资本或知识资产,而信息技术可以赋能知识资产这种无形资源。牐犝饫,作者将企业的知识分为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外部知识是有关客户的知识,而内部知识是有关企业的知识,事实上,这两者的界限有时不是很清楚,因为在强调客户导向的今大,企业内部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客户的知识为基础的。但无论是哪种知识,信息技术在促进知识的生成、共享和传播过程中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牐牽突е识从产生,到分发、使用的过程称为客户智能,它是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 内容 。取得优良的客户导向关键在于跟踪并预测变化了的客户喜好,并进行客户利益率 分析 、忠诚度分析和消费行为分析等,而商业智能(包括数据仓库、OLAP 和数据挖掘等) 使得上述分析成为可能。牐犉笠的诓康闹识深埋于雇员的技能和经验以及流程、政策和数据库中。组织知识和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由企业集成、转移、运用知识的能力来调节。知识管理需要保证创造新的与任务相关的知识,并将其在组织内传播,以及将其体现在产品、服务和系统中[6 ] 。而IT 对于知识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象群件和多媒体系统能够帮助阐明假设、加快交流的速度、抽取出隐性知识、构建有关历史记录并对其进行分类。渐渐地,企业知识根植于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的程度决定了企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牐犚虼,IT系统可以促进知识的体系化以及它对跨越组织的影响。信息技术例如群件和专家系统,当填充以企业特定的知识和洞察力时,就能够转变为特殊的资产,这种特殊的资产对于竞争对手来说几乎是不可模仿的。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张 嵩, 黄立平
上一篇:论企业文化建设到企业文化管理(1)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