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内外资企业技术管理的比较研究(1)

2017-08-04 06:55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我国内外资企业技术管理的比较研究(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本文的目的是以企业的技术管理层面为中心,通过中国大陆内资
本文的目的是以企业的技术管理层面为中心,通过中国大陆内资企业(以下简称内资企业)与在华外资企业(含港澳台投资企业)的比较研究,从企业微观经济主体这一层面,探讨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管理特点,探寻内资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一、国外技术管理比较研究回顾 国家与国家间比较分析是近年来管理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为把握各国间企业管理的特点,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其中以比较美、日、欧企业之间的管理特点最为引人注目。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从1985到1990年开展了以产品开发管理为中心的国际间比较研究,他们对美、日、欧的20家汽车生产厂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查,研究内容涉及开发效率、设计质量、开发周期、产品开发过程的协同、产品与顾客的协同、设计与制造间关系等[1]。在比较各国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对企业如何改进产品开发体系,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另外,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课题组对设立于世界各地的美、日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比较研究[2]。调查结果显示,在新产品研究开发速度方面,日本企业比美国企业快1倍。在生产效率方面日本企业也比美国企业高1倍,由此课题组总结出了不同于美国企业的日本式生产技术管理模式,称之为精益生产方式,号召美国企业学习这种生产技术管理模式。 在同一时期,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30位教授组成的产业生产效率调查委员会,对汽车、化工、民航、家电、车床、半导体、钢铁、纺织等8个制造业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国际间比较研究,从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与开发、生产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位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当时的美国虽然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内市场,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熟练的操作工人,拥有一大批优秀的经营者,但在新品开发速度、产品质量及为用户服务能力等方面落后于日本企业[3]。该比较研究指出了当时美国制造业竞争力处于劣势的原因, 所提出的相应对策引起了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极大兴趣。 关于合资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管理行为的比较研究,国外已经开展。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著名学者高宫诚教授与美、英学者共同合作,在英国进行的比较研究[4]。他们在英国选择了生产彩色电视机的4家企业(其中日本投资企业2家、美国投资企业1家、英国本土企业1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多名员工的访谈和发放3000多份调查问卷,发现在劳动生产率、质量管理、员工的满意度等方面,日本企业优于另外两个国家的企业;在标准化管理方面美国企业优于其他两个国家的企业;在企业工资、休假、养老保险体系等方面英国的企业具有优势;在企业综合经营绩效方面,英国的外资企业(日资、美资)优于东道国(英国)企业。这一研究不但采用了一系列可比指标进行分析,而且对各样本企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因此其研究成果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在日本,随着对海外直接投资的增加,许多学者以日资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跨国企业的生产和技术管理问题开展了实证研究。以管理的国际化和本地化为轴心,对位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日资企业,就生产组织方式和技术转移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5];以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在美国的适用性和适应性问题为中心,对位于美国的日资企业进行了比较研究[6];以在国外的日本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特点为中心,对34家位于台湾、韩国、中国的日资企业进行了比较分析[7]。 近年,对位于日本国内投资的外资企业在管理上也有较深入的研究。日本一桥大学教授中马宏之博士,通过某台资企业的生产效率比生产同类产品的日本其他5家企业效率高这一特有现象,经现场深入调查后指出,多技能操作工的存在、计算机制造系统的有效应用、良好的员工激励机制是台资成功的要因[8]。关于在华投资的日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技术分工现状,日本著名学者关满博教授对1000余家日本企业及600多家中国内资企业和在华日资企业做了调查,提出了由特殊技术、中间技术、基本技术构筑的技术三角模型理论,指出在中国中间技术尚待进一步发展[9][10]。 总体上看,上述研究都是根据企业经营业绩的不同,通过技术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比较来探寻其原因。虽然中国被称为世界的加工厂,集聚着来自各国的企业,美、日、欧的管理方式并存,但是,在中国缺乏对同一地区不同国家跨国公司的管理模式进行系统、科学、深入的比较研究。在我国如何适应和利用好世界上持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如何在企业中建立一套灵活高效、管理有序、人性化的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各界关心的热门话题。以下针对在华外资企业的管理现状,提出以技术管理为中心的比较研究框架,然后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明确内资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     二、企业技术管理比较框架 “技术管理对企业在行业内获得竞争的成功很关键。这种成功并不仅仅来自于新产品,还来自于企业内部的过程、组织和运作管理。因为企业内部组织的变化常常无法立即被竞争者发现,内部组织变化的收益就无法很快被模仿”[11]。这里所强调的是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国内已经有许多创新管理的论述[12],但是如何来研究技术管理,即从什么角度来研究、研究的框架如何,至今尚无定论。
上一篇:浅谈企业询价采购(1) 下一篇: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建筑企业文化建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