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企业动态关系网及其运行维度的研究(1)

2017-08-13 02:03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企业动态关系网及其运行维度的研究(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 要] 本文以不确定性竞争环境下企业动态关系网模式的建立为
[摘 要] 本文以不确定性竞争环境下企业动态关系网模式的建立为出发点,探讨了企业动态关系网形成的理论基础:交易费用理论、嵌入理论和能力分工理论。依据上述理论,提出了动态关系网运行的三个维度,即结构维度、契约维度和技术维度,构建了动态关系网运行维度的互动关系模型,揭示了信息流对关系网络动态复杂性的决定作用。  [关键词] 动态关系;网络结点;契约
  一、企业动态关系网模式的提出
  
  在竞争环境不断变化的市场上,传统的科层组织不能提供市场所需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产品技术含量和研发费用的增加要求企业积极寻找外部资源,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为组织间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平台。所有这些使得传统企业的组织形式经常被企业动态关系网模式所代替。
  企业动态关系网是以企业为中心向上游和下游及其他相关方向延伸的各种关系网络。它包括市场链关系和市场链链外关系。市场链关系包括买方—卖方关系、供应商关系等。围绕市场链的是各种链外关系,包括与有关的个人、组织和协会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扩大了市场链,使之形成一个关系网。市场链及市场链链外关系还隐含另一性质关系:知识和影响关系,包括企业间或企业与顾客间的学习联盟,以及企业与个人、协会的相关关系(刘戒骄,2002)。
  中心企业结点总是试图与多样化结点建立关系网络。多样化的关系网络即是与不同行业、领域的不同性质结点(企业、组织等)建立交叉联系,结点的关系网络其实是一个价值创造系统:不同的经济角色(如供应商、分销商、互补者、协会、研究所等)共同合作创造价值。网络组织是重新安排新的价值群中的各角色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动员新的联合体和各个角色去创造价值。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基于中心企业结点的关系网络有效解释了结点外部关系结构,企业通过关系分析,合理建构不同层次的关系网络整合外部资源。现代竞争已演变为“市场网与市场网的竞争,而不仅仅是公司之间以及市场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在市场网中建立牢固的、开放的和共同创造价值的关系,同时要让所有的市场网络成员都认识到这些关系,根据形式变化进行增减,保持良好平衡”(戴依,2003)。
  
  二、动态关系网的理论基础
  
  动态关系网形成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交易费用理论、嵌入理论和能力分工理论。
  1.交易费用理论。Richardson(1972)从交易费用角度对企业制度、市场组织以及它们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行了研究。Richardson将经济活动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替带性活动”和“互补性活动”。“替带性活动”是指依存于同一能力的活动;“互补性活动”是指以一定规模和专业化程度为条件,与其他活动相匹配的活动。在企业和市场这两种基本制度形式之间,存在着迄今为止一直被人们忽视的第三种组织经济活动的制度形式,即“组织间协调”,这种经济活动的类型是非替代性的、但却是互补性的活动。
  2.嵌入理论(Theory of Embeddedness)。Grant(1991)认为一切经济行为都嵌入在人际关系网络中,交易行为是在社会互动中作出的。经济生活中还普遍存在着基于信任的交易,即交易来自交易双方的互信,而信任的产生则依赖于长期的互动。这种基于信任的同盟关系如果被制度化,则交易双方便成为长期盟友,进而演变为网络式组织。Grant的嵌入理论提出了组织间信任的问题,并指出这种信任关系具有防止欺诈、节省交易成本的功能,减少了收集信息的成本并促进了合作的可能性。
  3.能力分工理论。企业动态关系网是基于核心能力基础之上的多企业联合体,企业能力分工理论强调企业自身特殊资源在竞争优势形成中的决定任用,企业的发展机会和拓展空间则将是自身特殊资源使用范围在市场上的扩散(Teece,1997)。当每个企业都按照自身的知识状况、能力特征向专门化角度发展时,这实际上是企业层次上的能力分工过程。当企业所需的某种稀缺资源被其他企业所独占,资源的可获得性较差,企业往往要求与拥有这一资源的其他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获得所需的经营资源。
上一篇:新全球挑战者的08年管理挑战(1) 下一篇:分析着力提升新形势下的工商管理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