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权益保障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
2017-08-13 06:40
导读: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员工权益保障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内容 摘要:现行财务 分析 存在一个缺陷:没有员工权益保障情况
内容 摘要:现行财务 分析 存在一个缺陷:没有员工权益保障情况分析。现阶段,损害员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员工权益保障分析可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分析的指标应包括:平均工资、工资增长率、工资发放率和拖欠率、 社会 保障金的缴纳率、员工权益在增值额中的比重、员工权益增长率与所有者权益增长率的比率等。
关键词:员工权益 分析指标
现行财务分析或 经济 效益分析中,有为所有者服务的盈利能力分析,有为债权人服务的偿债能力分析,有考核经营管理业绩的营运能力分析,有考核 企业 社会贡献度的分析,还有综合分析、趋势分析等,唯独没有考核评价企业员工权益保障情况的分析。本文构建了员工权益保障分析
评价指标体系,以期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员工权益保障分析评价考核的必要性
现行财务分析 理论 及其指标体系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西方国家的财务分析没有员工权益保障方面的内容,因此我国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教材中也就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西方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纯粹是为资本家服务的,他们把员工叫做“雇员”,不关心雇员权益是很 自然 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关心员工利益是不应该的。现行的《财务分析》、《财务管理》教材,内容有好多章,没有一章讲员工权益。
许多人认为,企业的资产是投资者购置的,投资者是企业的主人,员工是被雇来干活的,不再是企业的主人。财务分析是为主人服务的,既然员工不是企业的主人,就不需要为他们提供财务分析。我认为这个看法有失偏颇。过去认为只有劳动者才是企业的主人,投资者不是企业的主人;没有人投资兴办起企业,劳动者上哪去干活?现今认为只有投资者才是企业的主人,劳动者不是企业的主人。什么是资产?过去认为只有物质才是资产,如机器设备、原材料等。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现在人们认为资产是能带来收益的资源,知识、技术、商誉等都能给企业带来收益,而且能带来超额收益,所以人们把它们也列入资产,叫做“无形资产”。员工的劳动力也能给企业带来收益,被叫做“人力资源”,所以也是企业的资产,因此员工也是企业的主人。不仅如此,员工的劳动对收益的贡献比机器设备、原材料这些“死”资产大得多。机器设备是死的,只有员工把它开动起来才能创造收益。如果把员工当主人看待,调动他们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他们就会努力工作,千方百计增收节支,这样才会提高企业的收益,投资者才会得到更多的报酬。如果把他们当雇员看待,他们就不会积极主动增收节支,企业就不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员工”和“雇员”两字之差,反映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员工只为企业提供劳动力资产的使用权,所有权紧紧把握在自己手中,如果企业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他可能会“跳槽”到别的企业,情节严重时会导致罢工,企业的损失就会增大。所以,投资者和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只有这两个主人和谐相处、协调一致、齐心合力,企业才能长久持续繁荣。因为员工也是企业的主人,所以要有为这个主人服务的财务分析。
此外,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的上存在误区。几乎所有财务管理的教材都把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即企业理财的唯一目的就是为老板赚钱。老板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惜污染环境、损害员工权益、偷税漏税、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在这种目标观下,忽视员工权益分析就是很自然的了。西方国家早就产生了“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不能只为所有者赚钱,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其中包括不能损害员工权益。我国在这方面已经落后,要充分认识到,企业不能只为所有者谋利益,还要为员工、社会谋利益,这才是社会主义的、 科学 的生产经营管理目标观。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劳动力供过于求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种状况是长期的。这种状况对雇主阶层十分有利,对劳动者非常不利,劳动者是弱势群体。有些业主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经常损害员工的合法权益,例如拖欠员工工资,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不为员工缴纳各种
社会保障金;克扣员工工资;不给员工节假日;加班加点不给加班费等等。防止、减少此类现象,除了完善法制外,还要有经常性的员工合法权益的分析、考核和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