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文化角度探究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2)
2017-08-18 03:11
导读:中航油财务风险分析 从以上案例介绍以及收集到的“中航油”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得出,“中航油”作为国有跨国企业中航油集团的海外控股子公司,其
中航油财务风险分析
从以上案例介绍以及收集到的“中航油”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得出,“中航油”作为国有跨国企业中航油集团的海外控股子公司,其面临的特殊财务风险包括:
(一)因公司目标执行不力而诱发的财务风险
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是应该基于公司的未来远景与总体控制能力,考虑企业人员和财力状况。如果不具备条件盲目扩张,企业进入不太熟悉的行业或从事不了解的业务,不仅起不到预期的增加赢利渠道和分散风险的作用,反而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从1997年起,经历了两年亏损和两年休眠期后的中航油先后进行了两次战略转型:第一次转型是从一家船务经纪公司重新定位为以航油采购为主的贸易公司,第二次转型是从一个纯贸易型企业发展到以石油实业投资、国际石油贸易和进口航油采购为一体的工贸结合型的实体企业,成为以中国为依托的石油类跨国企业。依此可以看出,中航油集团在海外设立上市公司的初衷是非常明确——取得一个价格相对平稳的国际油价。从陈久霖担任中航油总裁起,中航油的运作就偏离了这个初衷:中航油从2001年11月在新加坡上市伊始就开始涉足石油期货。在取得初步成功之后,中航油公司管理层在没有向董事会报告并取得批准的情况下,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将企业战略目标移位于投机性期货交易,这种目标设立的随意性,以及对目标执行的不力,最终将企业陷入惊涛骇浪之中。
(二)因公司组织结构设置不当、内控无效而诱发的财务风险
管理学理论中,组织结构设计的一个原则就是权责对等,职员(包括高层管理人员)被赋予多大的权力就要承担与权力对等的责任。权责对等的原则使得公司职员在进行某项活动之前,权衡成功得利和失败责任;在活动进行时,公司职员时刻以所承担的责任约束自身的行为。另外,组织岗位设计要求执行和监管部门要严格区分,不能出现执行、监管集于一身的情况,否则公司的内控制度就会陷入瘫痪状态,也就谈不上在公司运营过程中的事中责任监督和追究。中航油为什么会出现历时如此之长(几乎贯穿整个2004年度)、亏损额如此之大(账面实际损失和潜亏总计5.54亿美元)的情况,原因就在于“陈久霖就是中航油”这种现象。虽然中航油上级管理部门有明文规定禁止涉足场外交易,中航油内部也有《风险管理手册》和《财务手册》,但是这些都不能构成对陈久霖的责任约束,因为中航油集团充当了中航油的资金支持者角色。即使中航油出现了投资重大错误、现金严重短缺的情况,陈久霖也不会感觉到自己的这种投机行为将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其实早在2000年发生的安然事件中,我们就应该注重内部监控的重要性,安然作为一个在《财富》500强中排名第七的跨国集团公司轰然倒闭,就是因为缺乏实质性的内部监控:安然的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采取了不干预监控模式,没有对安然的管理层实施有效的监督,包括没有查问他们所采用“投资合伙”的创新的会计方法。中航油集团对中航油的干预也仅仅限于文字报告,不了解中航油在出现账面亏损到申请破产这段期间的财务状况,这也是导致亏损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三)因公司缺乏风险意识而诱发的财务风险
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面临的市场环境,是全球性的、不由中国政府监管的金融市场。相比国内的一般企业,国有企业还要考虑所进入市场当地政府的监管风险、进入新投资领域的技术风险、竞争对手的情况和本公司内部人才配备情况。1、当地监管部门的风险。经营场所的政府对市场运行管制不力而给公司带来的风险。期交所身处市场第一线,对于期货市场违规行为的发现和纠正具有得天独厚的获得证据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无疑是最富效率的期货监管组织体系。从巴林银行在1995年2月破产的事件中不难相像新加坡期交所对衍生品交易的监管不力,而中航油(新加坡)进入新加坡交易所进行场外衍生品交易本来就是交易所很难涉及的投机方式,再加上新加坡期交所监管本身存在的不足,因此中航油一进入新加坡期交所就面临了很大的风险。2、交易方式的风险(技术风险)。场外衍生交易与交易场所内的石油期货交易相比,是一对一的私下交易,交易的过程密不透风,风险要比交易所内大的多,而且在国际上场外衍生品交易几乎是不受政府监管的。3、对市场竞争对手认识不够。企业进入海外交易所进行投资,外国炒家很容易得到企业的交易成本、资金承受能力等商业机密,依此锁定攻击对象。中航油对竞争对手以及自身实力的估计都有很大的偏差。事实上,国际竞争对手有意挤压中资企业。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日本三井银行、美国高盛公司等先是给中航油“放账”操作期权(即在一定金额范围内不用收取保证金),后又允许挪移盘位,对挪移盘位的风险也没有说明。后来等到油价冲到历史高点时,突然取消放账、提高保证金比例,逼迫中航油斩仓。在这种极大的外部压力下,中航油缺乏足够的保证金支持,从而负债累累。4、人才风险。国有跨国公司从事海外投资业务,其人员配备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职员的中外籍比例。尤其是参与一线操作的职员构成要考虑到中外比例。公司进行跨国投资业务相关的交易成本、资金承受能力等商业机密都暴露在国外投资者眼里。中航油参与交易、掌握最核心机密的关键位置交易员仍是外籍人士,面临着极大的风险;(2)公司职员的知识结构。公司进入不同的领域,所面对的技术和知识结构是不同的,如果公司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就意识不到该领域的特殊风险,更谈不上对这些风险进行规避和管理。理论上,看涨期权卖方的亏损风险是无限的,一般作为期权卖方需要很强的风险管理能力与相当强大的资金实力,或者手中正好具有充足的对应资产可以履约;在业界,看涨期权的卖方几乎都要另外做一笔反向交易,以对冲风险。中航油管理层缺乏起码的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知识。作为首席执行官的陈久霖,并没有受过石油衍生品交易方面的正规训练,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更谈不上知悉石油衍生品交易的运作以及背后的博弈之道。参与交易活动的职员亦是如此:有关交易员在初期未经公司管理层书面批准的情况下,擅自操作投机性石油衍生品交易等问题出现后,在讨论对策时,该交易员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往后挪移仓位须增加交易量,以及在油价持续攀升的情况下,公司必须追加保证金的情况避而不谈,以至连连亏损,却一路没有斩仓。同时,通过中航油集团轻易通过陈久霖的“内部救助方案”,不难看出中航油集团内部,亦缺乏真正懂得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人才(3)公司管理人员和职员对风险管理制度的态度ISO9000管理风险原则是:有包括把风险管理责任写进雇员的岗位说明中的组织结构的书面材料;书面的风险处理程序;有检查是否按程序办事,风险是否受到控制的审计。因此,公司的风险管理有效不但要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更在于制度的实质性执行。从相关资料,我们知道中航油制定了完善的《风险管理手册》和《财务手册》,对每位交易员的亏损额都有规定,问题出在中航油的风险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从以上导致中航油破产的原因,我们不难看出,不仅公司的目标设定以及执行情况会给国有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而且公司组织结构的设置也是财务风险产生的诱因;不仅是高层领导和风险监管部门的风险态度会影响财务风险的大小,而且一般职员的风险意识也有助于风险的防范;财务风险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而是贯穿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因此,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如果企业全体职员能够长期保持风险的危机感,那么这也就是形成了一种企业文化——风险管理文化,这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最理想的状态。那么,为了能达到这种状态,我们就要探索构建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借助企业文化将风险意识寓于全体职员,借助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促成企业全体齐心合力抵御风险。以下,我们就来探究如何为企业建立一种文化,并且这种文化以抵御财务风险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