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问题(2)
2017-08-19 06:54
导读:3 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建立内控制度的策略 3.1 转变企业所有者的管理与发展观念 中小民企中家族式企业居多,这些企业内部控制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
3 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建立内控制度的策略
3.1 转变企业所有者的管理与发展观念
中小民企中家族式企业居多,这些企业内部控制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重视和执行程度。不少民营企业主认识上的偏差,使这些领导者忽视了内部控制制度对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只有改进领导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和控制风险的方法,转变其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内部控制理念,将控制制度融入企业管理之中,才能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进程和持续发展,从而有效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
3.2 提高企业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
有些企业虽然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但不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牵制,往往造成管理脱节。“人”是内部控制行为的主体,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经营风险、会计风险的产生,均与之有关。企业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应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业务能力,减少账务处理的技术差错。
3.3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
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效果良好,必须加强内外部监督。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同时为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只有加强外部监督,通过外部监督对企业施加压力,并将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督促企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杜绝企业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发生。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4 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明晰管理权责
完善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即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及授权批准的控制要求加以控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要求合理设置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任何一个人不能同时兼任可以隐匿自己所犯错误和不轨行为的职务,不相容的经济业务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部门参加,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在我国,相当一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中,企业的投资者同时也是经营者,企业领导集权现象严重。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使民营中小企业管理缺乏内部约束性。有些企业形式上虽然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真正的法人治理机构并未到位,缺乏授权与监管。
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在内控制度中规定出完成经济业务的恰当授权,使各部门及人员权责分明,这样,可以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职权,从而既有利于保护资产的安全,又能使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综上述,由于民营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薄弱,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增大,难以向国内外市场拓展。只有健全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才能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市场活力,使中小民营企业在当今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