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营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1)(3)
2017-08-22 01:21
导读:在以民营企业为主要形式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广大职工是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财富的享有者。这就表明职工与企业主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生产发
在以民营企业为主要形式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广大职工是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财富的享有者。这就表明职工与企业主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生产发展享有各自的权利以及各自应尽的义务。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经营理念、所处位置等因素的不同,往往导致企业职工处于弱势地位,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力等最基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凸现,这与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极其相悖。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行职工民主管理,将职工民主管理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紧密结合起来,确保职工拥有参与企业管理的民主权力,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和人格尊严,实现促进企业发展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相结合。当然,企业的权利也要得到大家的维护。如果企业的权利得不到大家的维护,又从何谈起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呢?特别是民营企业更是如此。俗话说得好:“大树底下好乘凉”、“锅里没有?碗里哪有?”、“皮之不存,毛之焉乎?”。因此,只有职工为企业添砖加瓦,企业才会为职工遮风蔽雨,职工和企业的权益才能都得到维护。 (二)提高职工民主管理的水平和素质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所有的企业必须毫无例外地实行民主管理,使集中领导与职工民主管理结合起来,企业重大问题,经职代会讨论”。而当前民营企业中多数职工知识水平不高,管理能力底,无法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更谈不上科学决策。其劳动观念也是只为了获取劳动报酬,民主意识极其淡薄,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漠不关心,认为与己无关,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之嫌。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依法维护,在企业权益受到危害时,不能挺身而出。常常以自己是一个“打工仔”的身份出现,而不是以一个“主人翁”的姿态出现。对此,在民营企业中要大力普及民主管理基本知识,强化民主管理制度约束,唤起职工自我维护的意识,增强职工自我维护的能力,提高职工民主参与的水平,教育和形成“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思想观念,加强自身学习,使之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高素质职工,高水平职工。 (三)协调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以民营企业为主要形式的非公有制企业是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才经历了20几年的发展。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在管理上还相差甚远。目前我国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规模不大,管理不规范,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水平低、民主意识差,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意识淡薄,工会工作力量比较薄弱,有的民营企业甚至还没有成立工会,致使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不力,渠道不畅,使职工最基本的合法权益有时都得不到保障,导致劳资矛盾激烈、劳动关系紧张,群体劳动争议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社会的和谐,制约了经济健康发展。这就迫切需要在民营企业中开展职工民主管理,保障和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通过劳资双方的平等协商和鉴定
劳动合同,鼓励职工广泛的民主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缓和劳资双方的矛盾,化解潜在的危机和冲突,最终通过建立稳定、和谐和协调的劳动关系,实现劳资双方互利互赢。 (四)共谋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民营企业的职工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维护企业的利益,使其又好又快的发展。因为企业是职工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民营企业工作的职工要多为企业着想,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多为企业出点子想办法,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做好产品的质量,要树立大局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当然业主也要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落实职工应有的经济待遇,充分调动和挖掘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双方关心企业发展的思想观念,产生有利于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巨大效能。这样就会为企业发展减少风险,增强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可靠性,而职工也在企业兴旺发达中得到高收益、高福利、高回报,企业的兴旺发达也就为企业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企业职工就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家,这样就使民主管理成为企业主与职工的共同需要,共谋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成了职工和企业的共同目标。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