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企业如何走出多元化经营的误区(2)
2017-08-25 02:34
导读:1)忽视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而盲目多元化。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要求企业自身具有拓展经营项目的实力和管理更大规模企业的能力,包括:具有足
1)忽视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而盲目多元化。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要求企业自身具有拓展经营项目的实力和管理更大规模企业的能力,包括:具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具有相关专业人才作为技术保证,具有关系密切的分销渠道作后盾或拥有迅速组建分销渠道的能力,具有较高知名度,具有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等等。这是因为:实行多元化经营,即“把鸡蛋分开放在不同的篮子里”,首先要求企业必须投入巨额资金打造出若干个盛放鸡蛋的篮子。如果企业资源有限,不能够打造出坚实的篮子,从而分开放鸡蛋就是极不安全的;其次,把鸡蛋分开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要求企业必须有能力看管好每一只篮子.如果企业的管理能力有限,则难免会造成所有篮子里的鸡蛋都被打碎。因而,不顾企业自身实力和管理能力,盲目实行多元化而导致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圈。
2)违背客观规律而一步登天地直接走向集团多元化。无论是同心多元化还是水平多元化,企业都可以以原有的技术或市场资源与能力为平台,这样有利于获得成功。而集团多元化属于非相关多元化,对于企业来说,等于是另起炉灶,进入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或不擅长的业务领域,使原有的资源和优势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和发挥。同时,企业的各种业务之间也不能相互支持和相互协调,因而也就无法形成强大的合力。不顾这种客观规律。跳过同心多元化和水平多元化这两个阶段,而急不可耐地将大量资源投向新的行业和领域,最终导致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3)放弃主营业务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而过度多元化。企业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后,实行多元化经营是必要的,但多元化经营决不能抛弃主业。这是因为:首先,任何企业的资源都具有稀缺性。如果把有限的资源平均分配到不同的业务上,从而也就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其次,只有主营业务突出,才能表明企业的成长方向和未来走势,从而才不会被纷繁复杂的表面市场机会所诱惑。事实上,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与发展主业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在坚持搞好主业的基础上,才能够抽出一部分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开展多元化经营。而通过适当地开展多元化经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本运营效率,增加企业的积累;而且对于企业加强研究与开发的力度.更好地发展主业,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妥善地处理好发展主业和多元化经营的关系。对于促进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综观世界的知名大企业.特别是排名世界500强的大企业,无一例外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非常重视也非常善于挖掘和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能力,并严格积极地顺着创新一发展一巩固一再创新一再发展一再巩固的发展脉络稳步前进。而我国企业在开展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看不到这样清晰的主线,主要表现在相当多的企业把大规模跨行业的非相关多元化当作自己的基本战略。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4)时机把握不准而过早多元化。企业从事多元化经营必须选择恰当时机。这是因为: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企业使用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实行更精细的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生产;也有利于企业产品零部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从而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但规模扩大后,对外在市场的协调成本也越来越高,内部运行机制的协调难度也越来越大;再加上管理与指挥系统的复杂化,信息的上传下达速度减缓,使管理效率大大降低,这时企业就必须开展多元化经营了。如果过早实行多元化,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