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本文从民主管理的含义入手,分析了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提出了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实行民主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管理 民主管理 职工代表大会
一、民主管理概说
(一)民主管理的含义
民主管理是指单位的职工依照法律规定,以主人翁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法定的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行使民主权利,就单位的生产经营、经济发展、劳动管理等重大事项和其他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实施民主管理、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是职工主人翁地位的体现,是社会主义企业的本质要求。
(二)民主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断扩大基层民主,让人民直接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也是人民当家作主最直接的实际体现。当前,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在企业等用人单位,就是要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企业组织形式、劳动关系的变化,适当调整职代会的职能,拓展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容,同时还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实行民主管理的新形式、新途径,把民主管理推向一个新阶段。
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从制度上确立了我国职工所具有的不可动摇的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企业的主人翁地位,这不仅是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必然、内在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的基本特征。对此,有必要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以及在我国宪法、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调节的大环境中,即使在非国有企业如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中的职工虽然不能算是企业的主人,但从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上说,我国职工的国家主人翁地位同样是不可动摇的,职工都可以通过法定的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参加单位的民主管理。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2. 民主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现代企业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的、具有现代技术特征的、与企业外部有着广泛联系的经济实体。现代化大生产不仅要求企业必须有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强有力的、集中统一的指挥系统,而且也要求企业管理必须高度民主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这是因为:
(1)现代企业技术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不断出现。职工迅速由过去那种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转为复杂的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职工的劳动状态越来越难以从外部直接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在加强科学管理的同时,必须实行民主管理,发挥职工的内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2)现代企业分工日益精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结构复杂、组织严密的有机体,企业管理所涉及的专业领域越来越广,对各种专门知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企业管理更加严密,更加科学。因此,管理现代化企业,必须依靠民主管理。职工群众常年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对企业的生产和工作的具体环节熟悉,可以结合自己生产岗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有效地加强与改善企业管理,减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失误。
3. 民主管理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企业管理中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形成了党的一条根本路线,即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正确的贯彻实施。在企业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好形式,就是实行职工民主管理,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观点。我国企业民主管理的历史经验证明,尊重职工当家作主的地位和应有的权利,就能激发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反之,如果忽视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只依靠、相信少数人,搞“一人说了算”,就必然使民主管理流于形式,挫伤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影响企业发展。正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的:如果“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4. 民主管理是搞好企业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