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利用虚假合同和虚假凭证虚增或虚减当期收入;
(2)不按确定的收入确认原则反映当期收入。销售实现时不及时入帐,销售未实现而又提前入帐。如委托代销商品需按确认收入而未确认。
(3)利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及其他关联企业间的关联交易制造虚假收入,虚增利润。
(4)对当前存在的商品现金交易常常利用不开或少开收入凭证来隐匿收入,从而达到偷逃税款或私设小金库,个人或集体私分的目的。
(5)不按规定进行成本核算,乱挤成本。如将由“应付福利费”“基本建设工程”等列支的成本用“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列支,造成成本虚增。
(6)不按规定乱提乱摊费用,造成成本费用虚列。主要是利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随意调节当期成本、费用;“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不按规定摊销或转销;各项资产的各类准备金(损失、跌价等),折旧不按规定提取。
(7)不按规定分配成本费用及进行存货计价或成本计算。如制造费用与期间费用的划分各种产品成本的划分,收入与成本不遵循配比原则随意列支成本。
2、制造虚假凭证或财务收支手续不全,造成转账作弊及费用的虚假开支。
(1)采用不实凭证进行报支,假公济私。如利用假发票虚报支出,假公济私;涂改、篡改开支凭证等。
(2)以 “头大尾小”的方式填制原始凭证减收增支,如购买原料或接受劳务时要求对方在填开发票时在发票联上加大金额。
(3)利用记帐凭证转账作弊。如原始凭证与记帐凭证不符;将收到的收入转入往来帐以虚假财产物资或债权办理注册登记或随意抽走资本等。
(4)由于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会计监督不力等原因,财务收支手续不全也予以入帐,造成虚假收支。如购买物品的凭证未经有关人员验收签字即予报销,记账凭证未经必要审核即入账等。
3、制造虚假的会计报表。
前述二项引起会计报表虚假之外,造成会计报表虚假的原因还有以下几项:(1)账实不符。如账上实物资产未经实地盘点或有意制造虚假数字;债权债务长期不清或未加查实及故意制造虚假数造成账实不符。(2)报表编制不按规定填列,账表不符。
二、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从深原野到琼民源,从银广厦到黎明股份,会计信息质量危机层出不穷。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企业前赴后继地造假呢?以往谈论会计信息失真,人们往往过多关注会计人员造假的主观故意性,而忽视客观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与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包括内在(主观)动因和外部(客观)环境两个方面。就会计失真而言,内在动因是其主观基础,外部环境是其客观条件,只有这两方面共同发挥作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一)内部原因
1、会计信息生产者(包括会计人员、企业负责人及其他对会计信息施加影响的人员)与会计信息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在利益驱使下产生虚假会计信息。
这里所指的“利益”既包括企业利益,也包括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等的个人利益;既包括直接利益也包括间接利益,在国家利益与企业单位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国家利益往往被牺牲了。企业利益通过企业提供的虚假会计信息而骗取投资者、债权人或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税款的减少等经济利益;其次在个人利益上,企业负责人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对于企业会计人员来说,一方面 他们必须避免因违反法规而影响自身利益。另一方面,他们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迎合上级领导需要而由此得到荣誉、奖励、升迁等利益。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中有些是直接利益,如通过虚假利润而获得奖励;有些是间接利益,如通过为企业获取非法利益而得到相应的好处。而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内在原因之一。
2、会计工作中某些方面存在的主观性为会计人员造假提供便利。
会计核算工作有其客观的一面,但也存在其主观性,如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干扰,其主观判断就会有失客观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造假提供职务上的便利。从我国已查处的多起会计失真案例中,有许多是在折旧计算、费用摊销、各项准备金的提取方面做的手脚,而这样形成的虚假会计信息往往非常隐蔽。
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