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财会人员业务、道德素质差。
据近几年来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会计人员受过大专以上会计专业教育的不足15%,估计未受过正规会计部门专门训练和考核的占70%,再加上有的企业还沿用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方法,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致使素质差的下不去,素质高的上不来,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差无法正常履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责,造成会计核算混乱,从而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甚至国家资产流失,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不顾全大局而只站在小集体立场上进行会计核算,或贪图小利,贪污腐化或胁于权势,违心操作,带来的后果必是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缺乏监督,国家利益受损。
4、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及存在缺陷,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
不注意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致使有些经济业务的发生无章可循,或执行不力,出现有章不循的现象。现实中,企业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完全置于企业内部,完全由会计信息的生产者控制,如果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监督制约,将为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提供方便。而内部制度存在的根本缺陷,如对资产的监管理论上我国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最完善的,由股东派出监事会,对企业重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并且直接向企业最高权力机关—股东大会负责;由董事会派出审计委员会,对经理层进行监督,直接向董事会负责。但实际工作中二会往往被当作花瓶搁着,无法履行应有职责,根本原因在于所有权不明确,产权不明晰,全民所有表面上人人有份,但人人对资产不负责。董事长、总经理一体化趋势明显,应有的制约监督职能被弱化,从而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沃土。会计基础工作的不扎实也为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提供条件。主要表现在:(1)会计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或填制不合规定;(2)帐簿设置不全或设置混乱;(3)未按期进行财产清查;(4)对帐制度不严等。
(二)外部原因
1、社会总体诚信度的下滑。
市场经济要求交易双方必须遵守平等、自愿、没有欺诈的诚信原则,否则市场就被错误信息误导,资源的优化配置就不可能出现。但在我国市场的发展、成长过程中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的扩大使经济上的弱者对于诚信原则缺乏遵守的经济能力;而对物质财富、权力的追求等又进一步激发人性的阴暗面,这些都必然导致商业欺诈,道德水平下滑,虚假经济信息的产生。
2、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及各种管理体制的弊端所致。
目前我国正处于旧的计划经济向新的市场经济转换的转型期。两种体制并存就有可能在许多方面存在矛盾和缺口,主管部门各管一方或因利益相关,处处护短包庇,也有怕惹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的干部业绩评定考核机制、管理体制也呈现诸多弊端: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干部有业绩才有晋升机会。而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便是产值、利润等经济指标,政府官员、企业家为了要政绩、业绩,不惜造假,一级压一级,一级骗一级。
3、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监督机制不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将许多权力下放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然而由于国家给予经营者权力过多,并且对让渡权利不能有效监督,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经营者无所顾忌,必然会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作为监督部门的财政、税务、银行、工商、审计等,这些监督部门出于种种原因而弱化监督力度,上级主管部门为了权衡本部门利益,偏袒自己的下属;税务机关以税务征管为宗旨,注重税款缴纳而忽视其他会计核算监督;特别对于审计监督,由于它涉及面广、任务重,注册会计师制度又刚刚恢复建立不久,加之人员知识老化等问题,都与承担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不相适应,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4、会计法规不健全,理论不完善。
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已初见规模,但《企业会计准则》、十三个行业的《会计制度》、相继颁布的具体准则共同起作用,状况较乱。《会计法》是会计工作根本大法。在实施过程中显现出不足之处。如对违法处罚的规定不够明确,使用“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模糊的词汇,缺少量的标准,具体操作性不强,应出台相应实施措施。而对现有会计理论在很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完全客观的反映经济业务的需要。如会计期间假设是人为划分时期,其结果必然与客观事实有差距;货币计量的假设,假设币值不变,在遇到通货膨胀时,货币计量假设基础上核算的会计信息就不能如实反映客观实际;重要性原则是将重要的事项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事项合并反映,由于合并了相对不重要的事项,使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出入;谨慎原则在应用时,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少预计或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使会计信息带有估计成分,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
如何
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