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一)加强会计执法力度,以企业经营者为核心,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界定经营者业绩为基础的经营者利权、责任和利益合理的制度安排体系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几个环节要齐抓共管,对企业负责人授意,指使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弄虚作假,损害社会利益的,必须依法严惩,追究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明确企业负责人的责、权、利,使企业通过自觉发展生产,改善经营,提高效益来获取企业的利益,有效避免因各种“利益”关系而产生的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
(二)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
会计人员是处理加工会计信息的直接操作人员,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一道防线,因此需要具备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高,遵守职业道德的优秀人员担任会计工作。加强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1、净化会计行为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必然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针对我国当前现状,必须对整个社会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制定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管理,从我做起,形成企业讲诚信,券商讲信用,政府讲诚信,全社会都讲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营造一个和谐环境。
2、充分认识会计职业的特殊性,提高自我价值感、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认同感。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也是一个管理活动。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国家政府部门,各投资者的正确决策,而虚假的会计信息则会引发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资本的一体会带来了会计市场的一体化,增加了对透明、可比、及时、可靠的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要,也对会计工作提出严峻挑战。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人员不是为个别人、个别单位或自己服务,而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3、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会计职业道德的实施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道德觉悟,而非外力。因此,会计职业道德不宜由政府制定,而应由会计职业团体制定、颁布与实施,实行会计行业自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应体现“三个代表”要求,与《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作为建设的根本大纲。
4、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考核、职称评定等工作,尤其抓好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通过完善奖惩制度、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的年检、建立行业监管机制、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等一系列方式加强会计人员职业诚信道德的监管。
(三)深化会计管理体制改革
1、加强票据管理活动。税务部门要逐步实行发票跟踪抽查,对违反发票管理办法的行为要依法处理。重点抓好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认真实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发挥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规范整个会计处理过程,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对帐户体系、财务处理流程、会计报表编制和报送程序系统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3、推广会计电算化,提高核算和稽查水平。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先进技术的支持进行科学严密的会计核算和税收征管,改革原始手工操作,有利于排除人为的会计处理的干扰,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的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的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益、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方法。首先是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即记帐人员与经办人、财务保管人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其次是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或执行的程序明确,并使其规范化。同时还要在决策和执行中体现决策与执行人员间能够相互监督、制约,既防止权限过于集中,也要防止多头管理、各行其道。再次,要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对各项财物进行实地盘点和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进行定期清查核对,做到帐实相符。
由于我国旧经济体制的特点,会计人员直接受企业领导人的管理,会计人员的任免、考核也都由企业领导人说了算。因此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极易受企业负责人的干预而难以行使其职权,对企业财务监督也失去了意义。实行会计委派制则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政府会计主管部门统一向企业派遣会计人员的制度,对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调整、任免和管理由委派机关负责,工资发放也不再隶属企业,为会计人员解决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从企业中完全独立出来,不受企业负责人的制约,使会计人员“顶得住又站得住”,保证会计人员的根本利益从而使其认真履行起严格把关的职责,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落到实处。
(五)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完善审计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