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4)
2014-11-12 01:38
导读:(1)在教育目标上,密切注意社会需求。以受到AECC资助的杨伯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为例。AECC曾对800个会计师进行调查,从中总结出成功会计人员
(1)在教育目标上,密切注意社会需求。以受到AECC资助的杨伯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为例。AECC曾对800个会计师进行调查,从中总结出成功会计人员应具备的27项专业知识和技能。杨伯翰大学的教改就是根据这项调查结果进行的。教改的目标就是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具有符合市场需要才能的毕业生。
(2)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既注重基本知识的教育,更注重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培养他们的能力。虽然各个大学会计专业课程设计不尽相同,但大体都包括前面所提到的AICPA在示范性课程表里所要求的三种知识,即一般知识、通用商科知识和会计知识。为了贯彻技能教育的要求,会计教材的编写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很多新教材所附的练习题不象过去那样,是只有唯一答案的习题或案例,而是变得非常多样化,以利于全面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会计教育改革中,会计课本不再被当作教学的主要依据,而仅仅是作为若干种教学材料的一种。在杨伯翰大学的教改中,课本只是众多阅读材料的一部分。商业材料,如《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福布斯》、《财富》也是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学校非常重视高新技术的教学。AICPA在1996年曾经提出了注册会计师应当掌握的15项高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大多与信息技术有关。就学校教育而言,在密歇根州立大学,职业会计本科生需要学习与信息技术有关的6门课程,其中包括象网络设计之类的高难度内容。
(3)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逐步被“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所取代。在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则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模拟操作、文章研讨等方式,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堂教学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为了使学生把各门课程的内容能够联系起来,对一项业务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杨伯翰大学在教改中,还采用一种专家小组教学法。也就是由5个人组成专家小组,分别去教60人的班。五个教授的专业分别是财金、成本会计、审计、税务和法律。60个学生每天上3小时的课,并允许5个教授轮流上课。这种教学方法据说备受推崇。
2.其次让我们看一下美国商学院联盟(AACSB)的反应。AACSB是美国高等教育鉴定认可委员会所认可的,唯一对
工商管理和会计教学有鉴定权的机构。该机构对职业界的倡议也作出了积极响应。在它所制订的《会计专业鉴定标准》中指出,会计教育应该使学生对各种会计职业有广泛的适应性,包括公共会计职业,私人企业、政府、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工作。《鉴定标准》中“本科生教育”部分的课程要求与AICPA所制定的示范性课程表的要求非常近似。这当然不是巧合,而是教育系统对社会需求的必然反应。
二、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1.美国会计教育改革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必须疏通会计人才供求双方的联系渠道,使会计人才的供给者-会计教育部门能够根据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订立教育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我们认为,美国会计教育改革之所以见效迅速,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会计教育在职业界和教育界的配合下,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机制,即会计人才的供给(教育)与需求存在紧密的联系:职业界把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通过一定的渠道反映到教育界当中,教育界把职业界的需求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并取得了职业界的支持。会计职业团体不定期地对会计教育状况进行评估,以改进会计教育,使会计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这一点出发,就不难理解何以美国的会计教材写得生动,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富有趣味性。因为不这样做,就达不到教学目标,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为社会所接受,那么就没有人申请会计专业,最终结果可能是会计专业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