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会计分期基本前提之辨析(4)
2015-04-11 01:24
导读:四会计分期之优化 会计分期是为了定期总结企业的经营状况,人为地将单位或企业持续不断的经济活动期分割成若干较短的时间间隔,并将其作为编制一
四会计分期之优化
会计分期是为了定期总结企业的经营状况,人为地将单位或企业持续不断的经济活动期分割成若干较短的时间间隔,并将其作为编制一个个财务报告的时间范围。这样做在会计实务上是可行的,但是缺乏理论分析、探讨。笔者认为有必要深入探究会计分期,从而获得最优会计分期。
1.从信息服务成本上寻求最优会计分期
在过去的手工会计环境下,会计循环中的每个步骤都需要耗费一定数量的人力劳动以及笔墨和纸张。因此,分期越多,次数越频繁,提供信息的成本会随之提高。然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只需将各类明细信息搜集并录入计算机中形成一个具体而齐全的基础数据库,往后各种报告或报表可由计算机依据一定的指令从基础数据库中自动搜集、分类、汇总相关的数据制成,成本低廉。企业只需在形成基础数据库的环节中花费构成会计信息系统的录入成本,以后基础数据库中的数据被使用的频率越高,即以此为基础产生的报告或报表越多,单位报告或报表的成本就越低。这与手工环境下,会计信息成本与会计循环次数成正比的情况正好相反。因而,以前会计分期较长,现在可从信息服务成本角度出发,缩短会计分期,提高信息时效性,进而寻求信息服务成本最低的最优会计分期。
2.从经济活动效益上寻求最优会计分期
首先,考察一下会计分期是怎样形成的:从会计为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服务的理论来说,会计是对其经济活动业务事项的确认、记录、计量、监督、反映和报告,而每处理一个周期内的经济活动业务事项,会计业务工作就循环一次,于是会计分期取成了经济活动周期(因会计是为其服务的,应处于从属地位)。由此得知,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周期便是会计分期的由来,即会计分期就是经济活动周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农业会计分期:由于农业经济活动周期取决于日历年度,即一个年度就是一个周期;又一个周期就是一个会计分期,所以一个年度就是农业的一个会计分期。正因为农业的会计分期为一年,以致于国家为了便于对各类经济活动的管理,特别是农业经济活动的管理,将全国的会计分期取成了农业经济活动的周期即一个日历年度。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显然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现有的会计分期并非从经济活动效益上考虑确定的,笔者认为应该以效益为主来确定会计分期。实际操作时,可按哪类经济活动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就取哪类经济活动周期为会计分期,这也体现了效益思想。或者权衡各类经济活动周期的情况选取一个为会计分期。亦可从会计工作的运行费用低的角度来选取,寻求最优或满意的会计分期。此为会计分期的优化,就是求最优的会计分期。最优会计分期就是在各类经济活动周期中寻求一个最优周期,这是理论上应该选取的会计分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