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发展的一般规律(2)
2015-08-10 01:44
导读:实际上,民间审计作为法定制度框架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经济危机和公司法的推动。作为民间审计产生的先驱———英国,由于1720年“南海公司
实际上,民间审计作为法定制度框架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经济危机和公司法的推动。作为民间审计产生的先驱———英国,由于1720年“南海公司”舞弊案导致了世界第一份审计报告的产生,同时促使英国政府颁布了《泡沫公司取缔法》禁止成立股份公司。工业革命后,在1825年英国议会废除了该法律。从此,股份公司的发展一发不可收拾以至达到失控的状态,经济危机频繁发生。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政府才考虑制定法案对股份公司进行社会性的监督,以维护资本市场的完整性和稳定性。1863年的经济危机导致了1844和1845公司法的出台,规定了公司的监事审计制度;1847年的经济危机带来了1855和1856年公司法的颁布,规定资产负债表的标准格式并规定由会计师担任监事;1857年的经济危机,使议会推出了1862年的公司法,会计师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规定由会计师来监督董事,实现了民间审计的一次重大转折。从此以后,民间审计得到蓬勃发展,民间审计组织纷纷建立,近代民间审计的基本框架逐渐形成。
2.民间审计的发展。民间审计诞生于英国,发展于美国,并在美国发展成熟而形成现代民间审计,然后走向世界各国共同开创了民间审计的新时代。
美国的民间审计是以1748年詹姆斯·帕克向富兰克林提出的《您与哈氏账目一览表》为起点而发展的。随后在1882年美国第一个民间审计组织“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成立;1897年,全美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1916年创立美利坚合众国会计师协会,到1957年这一民间组织改名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至此美国建立了一完整的现代民间审计体系。
实际上,当经济发展的重心从英国转到美国后,民间审计的发展也由英国传到美国,而民间审计的范围、审计目标、审计技术都得到彻底的改变。并且形成了现代民间审计的三大支柱:内部控制、审计标准和会计准则。
(1)范围的演变。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股份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详细审计已无法适应。192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了《财务报表的验证》,确立了资产负债表审计的程序,实现了从英式详细审计向资产负债表审计的转变。同时提出了将审计范围与评价审查企业内部控制联系起来,并于20实际20年代开始运用。实际上,“资产负债表审计”一词是蒙哥马利早在1911年的《美国经营手册》就已提出。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美国政府认识到缺乏可靠的财务报表是经济危机根源之一,因此在此后的1933年的《证券法》和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中规定所有的上市公司必须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且审计的范围是全部会计报表。
下一页